APP下载

从新课标视角看高中英语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

2018-11-01杨安妮

现代交际 2018年14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思维品质新课标

杨安妮

摘要:新课标提出了四个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重点强调教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批判性思维作为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学者与教师的关注,而英语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的重要途径。基于新课标新要求,本文总结了当今高中英语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英语 思维品质 批判性思维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162-02

批判性思维是新一代人才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教育的目标之一。随着世界各国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注,批判性思维作为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纳入了我国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高中英语课程应当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教育部,2018:1)的特点,其强调教师全面、综合地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鉴于当今教师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还存在较多问题,本文拟从新课标视角,重点讨论当今高中英语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思维品质之批判性思维

“思维品质”是2017版《课标》新增并重点强调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品质指学习者的一种心智特征,包括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2018:5)。教师通过实际教学,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够辨别不同的语言与文化,建构新概念,推理文本的逻辑关系,评判作者观点并表达自己观点等。批判性思维能力与阅读密切联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批判性思维阅读的基础,同时批判性思维阅读又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荣志强、刘慧,2013:53)。

华莱士(Wallace)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一书中将批判性阅读定义为:通过深入理解文本,区分文本重要信息与非重要信息,区分文本事实信息与观点信息,断定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态度,推导信息的言外之意,最后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Wallace,2003:43)。而哈利斯(Harris)和豪杰斯(Hodges)于1981年将批判性阅读定义为:读者对文本的信息作出相關的、恰当的评价(刘慧、罗昊,2012:113)。“批判性”的英文为critical,它来源于希腊文“kriticos”,指一个人的理解力、判断力、辨别力与洞察力;而“kriticos”一词又来源于“krinein”,其本意为作出判断与决定。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英语阅读教学而言,“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能力的培养即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阅读的文本信息进行认知、理解、分析、质疑、判别、推理,并懂得撇开权威,对发现的错误与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评论。批判性思维阅读训练不能只是停留在文本表层涵义,而应该引导学生纵向思考、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作者观点与态度,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阅读教学模式。

二、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存在的两大问题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并非是教育部首次提出的要求,然而新《课标》再次重点强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譬如“对不同文化的比较、鉴赏、批判和反思”(2018:32);又如“比较、分析、思考,区分和鉴别社会文化现象,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2018:33);再如“批判性地审视语篇涉及的文化现象”(2018:38)。尽管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早已引起学者与教师的关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观”与“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实践”往往会形成“两张皮”现象,也因此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一)以“知识传递”为导向的阅读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知识传递”是传统教学评价标准的重点之一。再者,“语言知识”作为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的五大内容标准之一,其关注点从未降低。不可否认,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有知识会考试”的学生往往就是考场“大赢家”。这样一来,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注重传递知识、传授快速解题技巧似乎也有一定道理。然而,将阅读课上成语法知识讲解课,将阅读课的目标定位于学生懂得解题拿分均是不明智的,因为学生只懂得选择选项,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其认知水平无法进一步提升,以阅读教学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就无从谈起。

(二)以“读后”为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的起点

教师往往在最后的“读后”环节才体现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理念,而“读前”与“读中”并未涉及。譬如,在阅读课前的预测环节,教师让学生根据标题、插图等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随之,教师立马通过PPT形式展示出各种预测结果。试想,学生脑袋里预测的内容怎么会与教师自己提前预测的内容一样?假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能够在黑板上呈现学生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再次通过阅读印证预测内容,那么预测的目的就达到了,批判性思维阅读训练的起步效果也达到了。

又如,以人教版选修6Unit5The Power of Nature中的阅读文本An Exciting Job为例。在一次公开课上,某教师在“读后”活动设计了该问题:“Having learnt something about the work of a volcanologist,do you think it is an occupation you would enjoy?Give your reason.”。学生的回答有:“I dont want to do it because it is too dangerous./Though the job is exciting,I would like others to do it…”。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批判性思维话题,但是由于该教师在“读前”“读中”都没有做好铺垫,没有为学生搭好批判性思维的“支架”,以至于学生在输出时脱离文本,显得被动,甚至无话可说等。这一读后活动本是一个批判性思维拔高的过程,而实际上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策略

第一,“知识传递”与“思维发展”两步走。课堂上,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语法讲解对于外语学习者确实重要,然而把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思维发展抛之九霄云外则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认知尤其是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对不同文本进行比较、分析、鉴赏、批判、反思和鉴别,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第二,构建“读前—读中—读后”一体化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批判性阅读教学应当是一个连贯的整体,贯穿于阅读教学的读前、读中与读后。在读前的预测环节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第一个“支架”而不是呈现给学生自己的预测或观点。读中环节应当引导学生从认知入手,进行理解、分析、质疑、判别、推理、讨论与辩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与监督者,使得学生的观点能够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而读后的批判性思维活动一定是在读前与读中得到训练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关联性拓展。

四、结语

思维品质是新课标重要的核心素养,也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批判性思维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技能、一种思想、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人格气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即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能够基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信息、事物、人物等作出恰当的评论与价值判断。而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式和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Wallace,Catherine.Critical Reading Language Education[M].Palgrave Macmillan,2003:43.

[2]刘慧,罗昊.中学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113-114.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荣志强,刘慧.中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4):53-57.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思维品质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