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图书馆情景化用户偏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2018-11-01孙明继

现代交际 2018年14期
关键词:信息服务互联网

孙明继

摘要:互联网+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事物,目前很多领域都已经引入了互联网,图书馆这一领域也不例外。有关图书馆与互联网+模式的研究已经有很多,而且提出的建议都很有针对性。但是目前互联网+图书馆情景化用户偏好的信息服务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分类体系落后,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规章制度严苛死板缺乏灵活性,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要求等。为此需要提出优化互联网+图书馆情景化用户偏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的路径选择,期望能够为其信息服务模式提出合理的建议,推动未来互联网+图书馆情景化用户偏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用户偏好 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089-02

现代的很多服务项目都要关注用户的偏好,只有详细地了解了用户在选择某项服务或者在挑选某一件商品时的偏好,才能够随时调整产品的性能和服务的方向。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来说,了解了用户的偏好以后,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改进信息服务的模式,既能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也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互联网与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但是由于这项技术与图书馆的结合才刚刚起步,互联网在图书馆中应用的优点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换句话说,目前互联网+图书馆的情景化设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深入地了解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且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为图书馆的发展扩展空间,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一、目前互联网+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一)分类体系落后,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目前在图书馆中,图书摆放的主要依据是信息的载体。比如说整个知识的大门类是历史,但是这些历史知识可能存储于光盘中,也可能存储于专著中,还有的是在报纸中。这个时候不会把所有的载体放在同一个区域,而是根据载体的不同进行分类。当读者想要查阅相关的历史知识时,往往需要将所有的载体翻阅一遍,才能够找全,这就极大地浪费了读者的精力和时间。此外,由于一些载体十分珍贵,不会轻易被借阅,甚至只剩下了一个版本,当读者的阅读需求增加时,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当读者长时间不能借阅到自己想要的书籍时,就会丧失阅读兴趣。

(二)规章制度严苛死板,缺乏灵活性

为了更好地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在图书馆的馆内,张贴着有关图书馆的所有规定。这些规定中有关于员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有关于读者借阅的规定,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规定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图书馆的良好秩序,但是也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比如关于图书的借阅,有一套完整的借阅要求。读者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来借书,即使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不能打破这一规定。这样的制度规范对于保证图书的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也太过死板,读者需要的是更为人性化的规则。图书管理员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也只能按照要求来做,无法做到随机应变。

(三)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要求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老员工,这些人在图书馆工作了很多年,经验很丰富。但是在工作的时候,思想观念陈旧固化,只看到图书馆的借书读书功能,没有看到图书馆功能的新拓展。目前,图书馆已经汇集了多重功能,读者在这里不仅能够找到资料,还能够运用互联网+进行知识的交流。但是,目前一些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不能够适应这些新的发展和变化,甚至存在着认识误区。因此,要想将互联网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更好地结合起来,就需要转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

二、优化互联网+图书馆情景化用户偏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的路径选择

(一)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个性化的服务

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主要依赖于纸张,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来源于报纸或者是书籍。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越来越普及,人们逐渐转变了获取信息的方式,手机阅读越来越受到欢迎。手机阅读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人们不需要到特定的场所,只要拿出手机,随时可以获取想要了解的信息。为了让这种新的阅读方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建立起自己的阅读软件或者是公众号。阅读软件的设置应符合人性化的服务要求,在阅读软件中,拥有海量的书籍,这就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读者不用特意跑到另外一个地区去找寻资料。用户通过下载阅读软件,可以随时查阅寻找自己需要的书籍,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同时也避免了供不應求情况的出现。用户通过关注图书馆的相关公众号,可以了解图书馆新进的书籍,读者最喜欢阅读的书籍,甚至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找到适合自己、符合自己兴趣的书籍,这样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个性差异。

(二)加强与读者的交流沟通,接受读者的批评建议

为了更好地了解读者的偏好,应该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中,很少有这样的设置,图书馆的服务仅仅局限于为读者提供阅读的场地以及资料,却没有考虑过读者究竟偏爱哪一种类的书籍。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些新进的书籍不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存放了许久也无人问津。而一些书籍却十分受欢迎,甚至根本就借不到。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可以在网络上开展调研活动。例如,按照读者的性别分类,观察在男性读者与女性读者中较为热门的书籍类型;或者按照作家来分类,观察读者最喜欢的作家是哪一类。最终将调研的结果提交,经过网上的分析自动生成结果,为图书馆提供建议:今后应该增加哪类书籍的数量或者相对减少哪类书籍的数量。互联网除了被应用到建议的征集过程中,也可以被应用到批评之中。对于那些不文明的读者,应该在网上进行批评通报,对于不负责任的工作人员,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最后,应该建立网上交流平台,面对公众开放。当读者想要提出的建议或者是问题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并且派专门的人员管理这个平台,以便在第一时间及时对读者作出回复。

(三)定期更新数据,为读者提供正确的信息

一般来说,图书馆的信息都会在网上公布,以便读者及时了解。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却是图书馆信息更新不及时,很多新的信息已经发布许久了,在网上却一直不见踪迹。此外,事物一直在发展变化,图书馆网页作为重要的知识提供网站,应该选取专门的负责人员随时关注,及时准确地更新相关的信息。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将图书馆与互联网+结合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趋势,而两者的结合能够有效地为用户偏好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也有利于图书馆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并思,胡小菁.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

[2]陈定权,刘颉颃.社会化交往站点(SNS)中的图书馆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杂志,2011(6).

[3]张琳.高校数字图书馆引进SNS的研究分析[J].图书馆界,2010(1).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信息服务互联网
微信平台在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农业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究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