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及发展创新

2018-11-01朱志达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发展创新技术应用物联网

朱志达

摘要:互联网向各种生产设备和生活应用进一步渗透,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网融合,推动社会向物联网时代发展。加大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支持,提升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推动着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9-0311-02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向各种生产设备和生活应用进一步渗透,使得传统的设备和应用物品融入互联网体系中去,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化,将人类带进互联网的同时,也将各种物品融入整个互联网体系中去,真正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网融合,进入物联网时代。

1 物联网概述

信息技术应用和互联网拓展步伐速度加快,各国都在抢在这领域的制高点,诸多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布局,并从不同的技术应用和产品定位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简单的理解就是借助信息应用设备将各种生产和生活应用物品相连的超级互联网。

从逻辑构成来看,物联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新时期发展起来的物联网从逻辑上看分成三个层次,如下图。首先,处于最底层的基本识别感知层次,该层次主要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信息搜集和整理,发挥信息感应功能,保障各种应用能够融入互联网。需要符合统一互联网标准协议的各种终端设备,比如二维标签、摄像头、识读器、传感网络等,实现对各种融入互联网体系的物品进行各种信息识别,为物理传输和应用提供最为关键的一步。第二个层次就是信息传输层次,融入物联网的各种信息和数据需要在互联网上自由传输,便于各种指令数据信号的交互,实现各种设备、物品的随时在线信息传输,包括无缝隙高速通讯网路、高速率网络管理中心、更加智能化的处理中心等。第三,数据网络应用层次,这是物联网最后一个关键环节,通过互联网结合传输过来的各种信息数据完成分析处理,实现物与人、物与物的交互,解决信息处理与人机界面交流问题。

2 新时期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主要特点分析

物联网从提出设想到付诸实施、形成产业链条,发展非常迅速,各种技术支持也不断涌现,推动了物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越来越先进,可靠性不断增强,智能化管理优势突出。

1) 感知全面

物联网应用下,各种物体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也不再是没有感觉的无生命体,而具有了较强的感知能力。每個物体之间建立起了较为复杂的关系网,不仅能够知晓自己所处的位置、周边环境;还能像人一样具有了温度、湿度感应能力,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能随时报告自己的状况、发出相应的请求;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判断自己的机能情况。尤其是实现了人与物的融合,不再是过去生硬僵化的被动状态,物与物变得更有生命和灵性。基于互联网应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设备为这些物体设备加装了各种感应器官——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根据需要采集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判断,以此形成物联网应用所需的相对可靠的综合结论,这样,处于物联网中的各个物体或者设备就能全面感知自己和周边事物。

2 ) 信息传输更加可靠

新事物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所需要的互联网更加可靠快捷,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的4G和5G通信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各种信息网络的全覆盖,还能提供提供更加快速的信息传输服务,保障网络不拥堵,高速畅通。尤其是各种加密技术更加先进,确保信息传输更加可靠。随着信息技术研究不断拓展,IP技术更加先进,现在已经能够保证给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分配一个IP地址,对于物联网应用的各种物体或者设备决定没有任何问题。光波通讯和量子通信技术支持下的现代通信网络,借助各种网络融合、终端融合、业务融合以及运营监管融合等,能够保障将物体设备的各种信息随时进行准确传输。我国大力推动互联网+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我国信息化技术发展水平,积极支持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提升工作,从3G到4G再到最新最快速的5G通信技术,快速实现了网络通信技术的赶超,并占领了通讯发展的制高点。我国已经在重点城市布局商用实验5G通信网络,并且华为计算机通信公司也开发出了基于5G通讯应用的各种通信设备和终端。

3) 信息处理应用更加智能化

各种基于技术上信息处理应用技术创新发展的设备不断出现,围绕物联网应用开发的各种软件技术不断进步,尤其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服务的智能计算技术获得的长足的进步。还有将图像与文字、数字技术融合转化的应用模糊识别技术越来越先进,这些技术支持下的物联网,能够对各种物体和设备的各种情况进行高速采集、处理分析,并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以此来根据相应的智能化运算控制进行决策和控制,实现了信息处理的智能化,这是物联网技术应用得以更好拓展的关键技术和支持,保障了物联网应用的准确性和高效率。

3 新时期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物联网技术分析

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物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最大不同是物与物的联网,不是人与人的联网。人与人的联网的基础是计算机、互联网系统以及通信网络,每个人只要掌握一定的应用技术,适应互联网工作实际需求,或者最大限度地将互联网开发成符合人的习性,让网民使用起来更加便捷。但是,物联网很多都是物与物的联网,物不具有人的智慧和主动处理能力,这就需要关键的技术支持,让其具有一定程度的人的基本思维和处理能力。这方面的关键技术就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通过感知层对事物进行感知与识别,这就要得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强力支持。这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智能化技术,充分利用无线射频信号对各种目标进行自动识别,不需要进行人工操作,也不需要直接指导,能够自动判断和处理。无线射频技术能够在较为复杂甚至非常恶劣的环境中对多个目标记性识别,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速度快,还能实现共享。

2) 无线传感技术

现实的客观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不仅有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和设备,有着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个体,且各个个体之间还要保持必要的空间距离,还要有非常自由的通道。应用各种技术的前提是适应或者满足其最为基本的存在需要和发展变化需求。物联网不同于传统的互联网,需要将尽可能多的设备和物体连成网络,构建一个有机体,且还要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状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创新和长足进步,传感技术得以开发并广泛应用,在物联网应用中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根据物联网实际需要组织不同的传感器单元,形成基于物联网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打通了实体客观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连接,能够在保持原有属性和空间环境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物与物的信息数据交互,更好地检测数据、传递信息。

3) 智能处理技术与纳米制造技术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智能化应用,是实现各种物体与设备的智能化应用,更好满足人与物的信息交互,要让与人们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物体及设备能够与人实现信息交互和指令执行。这就要求进入每个网络中的设备和物体都要具有与交互的基本本領,让无生命的物体具有一定的灵性,实现其智能化,这就需要智能技术。同时,各种物体和设备具有自己的形态属性,实现智能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其应有的属性,智能化技术应用设备应该体积越小越好,尤其是一些本身体积就非常小的物体,需要更小的智能化设备植入才能保留其特性。智能技术与纳米制造技术的融合是趋势,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形态和特性,又便于更好地执行指令和彼此协调。

4 新时期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创新分析

1) 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社会需求呼唤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发展现实需求,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不断创新研究。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人的需求,提升人的地位,最大限度地解放人类。物联网发展也是基于社会需要,服务经济发展。我国资源短缺,人均资源严重不足,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承受压力。物联网技术创新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改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协调发展。我国快步进入了老龄化,人力资源矛盾开始显现,物联网基础应用发展创新有利于解放人力,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工业2.0”和“中国制造2025”,物联网是最能体现我国新经济发展的标准,物联网技术创新以我国新经济发展为依托和服务目标,做好研发创新。

2) 进一步拓展合作发展空间

物联网和互联网具有相同的属性,都是其根本思想是开放与合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物联网应用发展。且物联网技术应用需要更多的合作,需要中外技术研发合作,需要借鉴更多的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国内开放与对外合作,更好地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互联网没有了国界,物联网应进一步拓展应用合作空间,在技术应用上制定统一的标准,在合作互利中共同开放,构建更加开放的物联网技术市场,实现技术的合作创新,产业链条的合作融合。

3) 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支持

物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更多的是理论阐述和愿景描绘,要想推动物联网发展,必须加大技术创新支持,结合行业发展开发出更具实践应用的物联信息技术。我国正处在技术赶超的关键阶段,也正处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我国在物联网技术研发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也有着明显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国家为之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支持,做好立项和引导,制定更好地发展规划。对物联网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的倾斜,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

总之,新时期,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基于物联网应用的设备和产品技术不断开发出来,物联网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国都在加紧布局物联网,众多企业加入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中去,推动着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爱军.物联网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展望[J].物联网技术,2012(1).

[2] 宋姗姗.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8).

[3] 李文.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J].福建电脑,2010(9).

猜你喜欢

发展创新技术应用物联网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打造与发展创新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