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岗对接 课证融合”的《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8-11-01谢玉琼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19期
关键词:课证融合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

谢玉琼

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人才炙手可热,需求量巨大。然而学校培养的人才缺乏实战经验,无法满足企业要求。导致出现“学生就不了业,企业招不到工”的怪象。该文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对“岗、课、证”三融合进行了解析,阐述了《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改革与实践方法。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9-0161-02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职教育蓬勃发展。在2010年12月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中已提出:中职教育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人的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要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吻合,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计算机专业已由一个主流专业转变为非主流专业。我校结合近年来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合理定位、整合资源,目前为止,制定了以计算机平面设计为重点建设专业,电子商务和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为相关专业群的专业设置调整方案,明确了培养适应区域行业需求人才的专业目标。

传统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内容面面俱到、無所侧重,学生学得杂、学得浅,学习针对性不强,对我校现有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无法满足企业的专业性需求,难以对口就业。因此,原有计算机专业的《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的课程内容已不再适合我校现有专业的教学。下面,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近年来发展为例,对《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进行“课岗对接,课证融合” 的改革与实践。

1 用“岗—课—证”对接思考课程改革

根据(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岗证”三位融合是指注重“课程内容—岗位能力—职业资格考证能力要求”的相互融合。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坚持就业导向,只有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发展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才能为社会输送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因此,用“岗—课—证”对接的职业教育观念思考课程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

2 基于职业发展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 明确职业属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培养目标非常关键,尤其要与市场需求对接。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中职学校旨在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培养实用型人才。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属于中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网店客服、产品编辑、图片处理、网店美工、文案编写、网店运营与推广等初、中级商务应用型人才。我校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网店美工”和“网店客服”工作。

2.2 探索职业发展导向的课程内容

我校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工作岗位—课程内容—学习任务—职业能力—职业资格”模式,探索基于职业发展的课程内容,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手段。①工作岗位: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将任务进行筛选提炼。②课程内容:以实际工作岗位为依托,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改革和优化课程内容。③学习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④职业能力: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培养职业能力。⑤职业资格:将职业资格标准带入课程内容,毕业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综合以上几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3 基于“课岗证”三融合,探索课程改革

3.1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课岗对接

“岗”即岗位,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课”指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我们要了解企业一线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把它分解到专业课程中去,将专业课程和工作岗位融合,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校企合作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的方向。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办学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企业是学校了解专业变化的窗口,可以获得专业的最新动向,及时地改进培养方案。企业的产品资源、技术优势等给学生带来了免费实战的机会,也方便了老师们的技能提升。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与佛山“大众视通”、深圳“云托”、“壹嘉八网络科技公司”等多家企业达成校企合作,企业在我校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基地,教师深入到合作单位进行培训、调研。校企合作办学既让我校的学生在老师的系统讲解下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在企业导师的实战分解中操练熟悉企业做法和战法,学生可以尽早体会“职业人”的含义。尤其是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等发展变化非常快的新兴专业,它把“学”与“习”统一起来,真正能够实现“多方共赢”。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前两年学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后,第三年上学期通过企业项目来训练,跟着企业导师“真枪实战”,碰到难题还有学校的老师指点,共同解决问题,不仅会感到“知识不够”要主动探究,而且还能促进学校老师、企业导师、学生们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电子商务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呈现出来的是电子商务人才的缺失。据我们的老师企业调研统计,目前企业最欠缺的基层岗位主要是两个方向:“网店美工”和“网店客服”。而“美工”和“客服”恰好是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美工”的岗位技能包括软件技能和设计技能(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现在企业对“美工”岗位的要求越来越高,显然,按照“美工”岗位的技能要求,单单开设《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要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改革课程内容,开设与《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相关的系列课程,实现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我校经过近年来的改革与实践,设置“美工”岗位相对应的专业课程包括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商品摄影与图片处理、网店美工、网店装修。开展这些课程的教学都需要借助photoshop软件工具才能实现(见表2)。

3.2 渗透职业标准,实现课证融合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与岗位相衔接,以职业活动的工作内容为导向,分析行业对从事本职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在课程内容中渗透资格考核的内容与要求,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探索专业课程改革时,考虑学生完成岗位所需的职业资格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领域新职业国家考试。合格证书作为反映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平台)分为两个等级:中级(国家职業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获得这个证书就具备了熟练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形图像处理的能力。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校第一学期学习《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专业课程,学习图形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和photoshop软件的基本操作。第二学期安排考取“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平台)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紧接着,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网店美工和网店装修,这两门课程都要使用photoshop软件才能实现。因此, 需要学生在前面学习《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时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了学生能达到职业资格考评的要求,将职业考证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结合理论及实操的授课内容,达到课程安排时间及考证时间相统一。通过“工学结合,课证融合”,达到课程设置和职业资格考试有效接轨(见表3)。

为了学生能顺利通过考证,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学生毕业时更好的就业。我校老师在辅导学生考证训练过程中,把题库的操作步骤进行提炼和精简,把操作过程拍成视频。这样,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借此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同时提高技能训练效果。学生实现了课中、课后自主学习,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生每年考证通过率超过93%。

4 结语

电子商务专业《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生专业能力,特别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零距离对接,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的就业一年比一年好,学生容易就业了,专业对口了。因此,为适应社会发展,中职学校必须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推动“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程改革。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内容,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施志君.技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为例[J].广东技工教育研究,2015(4).

[2] 谢莲珍.电子商务专业商务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技工教育研究,2015(4).

[3] 李佳芸.基于职业发展构建“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程体系——以高速公路收费及监控专业为例[J].广东技工教育研究,2017(1).

[4] 罗璇.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改革与实践[J].广东技工教育研究,2015(1).

猜你喜欢

课证融合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