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目标分类法的创客空间建设

2018-11-01谢铭瑶刘艳松彭剑唐闻周爱民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19期
关键词:创客空间生态化创新

谢铭瑶 刘艳松 彭剑 唐闻 周爱民

摘要: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创客空间。根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创新了高校创客空间模型,将基础设施层,资源共享与应用层、创新层与认知目标分类法的初级认知和高级认知对应起来,较好的解决国创客空间建设的科学性问题,通过应用实践检验,文章提出的创客空间模型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认知目标分类;创客空间;模型;生态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9-0159-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在的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人类社会、计算机及物理世界的三元融合[1]。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因此,教育也将三元融合。近几年来,随着智慧教室、移动终端、无线网络等的普及与技术更新,带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资源、平台、手段的兴起及飞速发展,这说明了传统教育已在悄然转型,如果说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我们的教学环境、设计、工具、手段、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创客式学生就是新时代教育的最终目标。伴随着全球的创客运动蓬勃发展,创客教育也应运而生,学校正从知识的传授中心转变成以实践应用和创造为中心的场所。因此,职业院校有必要也有责任建设好“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分享创意,动手实践的物理和虚拟环境,为学校开展创客教育,面向未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环境支持。

1 院校创客空间的定位

院校的创客空间与社会上的众创空间和创客空间在使用对象及功能上有不同,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化需求,因此首先要定位清晰:它不应只是一个存放创造性工具、材料的物理空间,而应该是能支持学生创造性活动、鼓励与协作、启迪心智、迸发创意的具有育人目标的教育空间,创客空间的建设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软硬件环境、虚实结合,也要有相应的人员的配置:它需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团体、有具备跨学科指导能力的导师、精心设计的基于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案例项目、创客活动开展所需要的软硬件工具、可转化再利用的各项资源、有线上线下闭环的实践空间等。以实现创客空间可持续性发展,并能在创客生态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 基于认知目标分类法的创客空间建设

布卢姆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指出,教育目标应从认知、情感和操作三个领域来划分,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教育目标,从而共同构成教育目标体系。其中,在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6个层次。识记即认识并记忆,是指对已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如记忆名词、观念、规则等;理解即领会,是指能领悟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应用即更高水平的理解,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即理解的升级版,不但要理解材料、知识的内容,还要理解它们的结构,是将复杂的知识整体化简,并理清各部分之间关联的能力;评价即判断,是一种能对材料的内在、外在标准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创造即综合,是指将所学的各部分知识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它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其中,“识记、理解、应用”属于初级认知,“分析、评价和创造”属于高级认知。创客的教学目标则是促使学生的学习从初级认知达到高级认知。基于认知目标分类法设计创客空间模型对于专科院校的创客空间建设更具有科学指导性和实用性。

3 基于认知目标分类法的创客空间建设三层模型

院校在创客空间的建设有许多的资源优势,它能整合优质的智力、物质、技术及社会化资源,能有效地支持学生进行独立或协同完成任务及创新。但每个院校的具体情况可能又有不同,以我校为例,作为一所医学院校,本身的一些硬件条件有限但也可以加以利用,依托已有的计算机机房、实验室、高清录播教室等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形成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创客空间。为了更好、更科学的创建空间,我校依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的金字塔模型一一对应构建创客空间模型,如图1所示:

1)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的主要功能是为搭建创客空间提供必要的物理设备和场所。基本设施主要包含:有线无线网络、活动式桌椅和电脑、高清摄像头、录播设备、创客工具等,支持学生创造性活动、鼓励与协作。基础设施层是为上面两层提供基础环境保障。

2) 资源共享与应用层学生要真正利用好创客空间,一定要先树立创客理念。资源共享与应用层对应着认知目标分类模型的初级认知部分,通过课程和线上线下资源让同学们对知识进行学习识记、理解、通过案例的操作进行实践应用,启迪心智,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期更好地让学生树立信心,高效使用创客空间。

3) 创新层创新对应着认知目标分类模型的高级认知部分。这也是我们搭建创客空间的初衷和最终目标。通过创新比赛、创新案例实践和多方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赛,通过总结每次的参赛经验、分析他人的参赛获奖作品,对同伴间的策划方案互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空间的使用实践中不断迸发创意,不断创新,促进创客空间的可持续性发展。创客作品最终可以利用VR虚拟现实等技术进行仿真,也可以在学校进行创新创业的孵化,面向市场,让创客成果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4) 三层之间的循环在上述基的创客空间建设三层模型中,第一层是基础设施层,主要是为第二层提供外在环境、工具的保障;第二层是资源共享与应用层,主要是为师生的交互、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提供学习平台和各类资源,为上面的创造层做知识储备;第三层是创造层,主要是将第二层的知识储备重组、创造,相互协作,形成新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会有新的资源产生、更好的平台被发现,这些资源和平台可以被再利用,充实模型的第二层,在创新过程中,我们会用到和发现需要一些新的工具,在第一层里我们再相应的添置补充。三层之间形成了一个循环,相辅相成,创客模型的生态化就此形成。

4 结论

基于认知目标分类法的创客空间建设三层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理论完备、层次严谨、易于实现。大多数创客空间的建设强调的是最后一步“创造”,只是一个被人使用的物理空间而已。而在这,是一种促使普通学习者从零起点到具备创新能力的“创客”一站式培养模式,层层递进,又不断循环再优化。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于教育而言是一个重大机遇,院校不再只是培养有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技能型学生,而应该在有知识有技能的基礎上培养更具有创新能力的,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创客型人才,实现创新性教育,院校的创客空间为实施创新性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环境、资源、技术、交互、评价等条件;院校的创客空间也可以面向社会企业,做到产学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重庆.“互联网+”:破坏性创新是一场产业、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中国管理发展报告,2015.

[2] 胡莹莹.高校创客空间的主体性缺位问题[J].现代教育技术,2016(2):71-72.

[3] Chris Anderson.Makers: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M]. New York:Crown,2012.

[4] 赵晓声.创客教育:信息时代催生创新的教育新形态[J].电化教育研究.2016(4):11-17.

[5] 杨现民.建设创客课程:创课的内涵、特征及设计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6(3): 3-13.

猜你喜欢

创客空间生态化创新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