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18-11-01齐庆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19期
关键词:改进措施教学研究信息技术

齐庆芳

摘要:互联网信息时代,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承担着推广信息技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根据互联网信息技术当前发展的趋势,有必要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阐明指出其目标和任务,提出改进的措施。通过实施效果验证了该对策的有效性,对于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研究; 教学模式;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9-0146-02

1 引言

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国家战略指出:未来互联网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产和生活,推动和改变社会的发展。努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对于培养合格的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普及和推广我国信息科学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2.1 存在问题

学生水平参差错落,原有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各地教育体制不一,导致了刚步入学校的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错落。而各专业学生层次又参差不齐,很多学生一进校就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给计算机教师统一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再有,新的教学模式未能及时执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发挥。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始终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姿态。然而像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实用性很强一门基础课,如果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到乏味,势必缺乏学习的乐趣,那他学习的主动性就不会发挥出来,教学任务就没法顺利开展。

2.2 现状

1) 国内。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现代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是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的前沿群体,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是最基本的要求。现代社会已经把衡量一个人的最基本素质与技能的关键就是看是否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百所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成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程。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就业的竞争能力。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在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面地转变,其中有些院校取得了点成效,但大多数院校都是教无定法,这就意味需要一个长期具体地去探讨和实施。本课题是针对我院实际情况,以及当前“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可以研究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尽快在教学中运用实施,为混合式课程学习开拓新思路和新方法,就此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展开具体研究。

2) 国外。加拿大各校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应用,详细介绍关于office办公软件各个组成部分的使用方法。印度也非常重视计算机使用和研发,提出了大力发展计算机产业的方针,其远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计算机意识,强化计算机每日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里,充分使用这个时代的武器,使先进技术应用于生活中,加快信息技术早日在学校中安家落户,加快计算机基础教育步伐。

英国推出以“教育高速公路-前进之路”为题的行动计划,其中有400多家机构联在一个网络中,講解传播英国在五年内的“网络年”计划。主要是在教育中应用新技术新知识,把新时代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应用到。这样在英国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当地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所以,计算机文化教育在这些国家已在真正意义上成了应用教育,这些发达国家的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从教育教学观念、到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等环节,都紧跟时代潮流,其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3 研究意义

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乃至教育理论、教育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学习自主性和灵活性。以满足每个学生个体性的差异,开启获取知识的渴望;通过信息时代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把知识的自我重组,通过信息网络时代的优势,可以让学生自我调控、自主发展。

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借助信息时代各种平台功能,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框架进行探讨,以便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院大力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数字化环境。

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必将促进我院学生信息化素养全面提高,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助力。

3 研究改进的对策及措施

3.1 对策实施的目标

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自主研究学习;云盘视频;爱课程网。

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自主学习,最终目标达到1/3课程学生自主上网学习。提高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质量。

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解决观念更新的问题。面对信息化环境,教师的观念转变问题。教师一定要行动和时代一起同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变换最新的教学方法。

2) 解决教学模式陈旧的问题。从问题切入点入手,改变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观地将众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的教学模式,重视与教学相关元素的相互影响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之间的四要素,要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媒介,合理利用先进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应于他们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

3) 解决教学实效性问题。当前的高职课堂教学中,学生睡觉、玩手机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有学生厌学、逃课等,出现了教与学的不相适应,极端的情况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俨然两张皮。这种状况的存在是令人痛苦的,亟待解决。本课题的目标就是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提高我院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有的贡献。

3.3 具体对策及解决措施

1) 项目的选取与分解。教学中,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项目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工作。如对WORD学习部分,实践选取了顶岗实习报告作为项目。对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如顶岗实习报告进行项目分解成:封皮制作,摘要制作,应用标题样式,正文制作分栏与项目符号,页眉页脚生成,目录制作,打印设置。

2) 云盘视频。将所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资源传到注册到的云盘空间里,让学生进入云盘下载所需的资源,以便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及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具备在网上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3) 自主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一种自发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实现自我发展,自发潜能开发,自我提升素质的一种方式。利用好网络资源,如网络平台课程,云盘视频。尽快在教学中运用实施,采用混合式课程学习新思路和新方法,解决有基础的学生觉得老师讲的过于简单,会感到厌学的情绪,对于无基础的学生,又觉得老师讲的有深度,一时半会无法全部消化,因此急需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感到有知识可学,对学习充满兴趣。

4) 爱课程。通过“爱课程”网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在线课堂”,教师及时关注这些平台,发现能与学生同步学习的好课程,及时提供给学生学习。

4 研究效果

本研究的管控和实施实现了以下效果:

计算机教育教学活动水平大大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高职学生的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兴趣大增,实效性明显增强。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大赛活动,为学生的后续创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校园信息技术的创新实际能力大大拓展和激发。打开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天际,很多学生以此准备创业。

参考文献:

[1] 胡平霞.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高职学院教学创新改革[J]. 中国新通信, 2017.

[2] 李博.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7.

[3] 林智海. 高職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J]. 教育现代化, 2017.

[4] 王少茹,傅翠玉.基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 电子制作,2016.

猜你喜欢

改进措施教学研究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