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

2018-11-01邓鹏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创新

摘要:校园文化活动是青年大学生生活的有效组成部分,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应当充分考虑青年学生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校园文化活动与教学的有效合力,从而塑造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的精神成人。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

中图分类号: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2-0001-01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丰富和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塑造。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围绕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展开。因此,以学生满意为时间,探索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

随着“90后”“95后”成为大学生的主体,网络在学生生活、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无不与网络紧密相连,强调内容的交互性、参与性,知识的获得也呈现出碎片化、形象化的特点。因此,校园文化活动的资源获取、活动开展、宣传推广等都应当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在活动的内容、形式上要有所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参与。

高校需要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充分运用校园及社会资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引入活水。特别是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有效共享的特性,提升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当前各类网络平台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示空间,特别是如创新创业、专业实践等活动的开展,要充分运用外界资金、设备、产业链等的资源,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实现校企、校地合作和共贏,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性。同时,可探索运用新媒体开展活动的宣传,通过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的关注;内容上充分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如公开课、慕课等,提升活动的思想性;形式上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互动,强调多元化的思考等。

2.校园文化活动的塑造要体现特色

学校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校园文化这一重要载体,但过于名目繁多的活动会让学生疲于奔命,且对活动产生倦怠,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因此,高效需要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整合,调动学生的参与,塑造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2.1 对活动、讲座等进行梳理,将缺乏深度、内容重复的一些活动予以剔除,将特色的品牌活动的内容、形式等予以优化。可将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的自主权下放,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和参与的主体,强调活动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的参与为活动投票,从而淘汰一些没有价值的单纯为活动而活动的校园文化活动,真正的满足学生的课余文化需求。

2.2 大学生的交往和互动应当走出校园的局限,校园文化的营造也一样。通过“走出去”可以促进大学生与其他高校、企业等的交流,开阔其看问题的视野,获得不一样的提样。特别是不同观念、思维的青年人之间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对于大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这对于形成开放的、健康的、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机制的高校,更应该鼓励学生走出去,以文化为载体,开展多方位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3 校园文化活动强调学生自主的组织、开展、参与。现在的大学生群体观念开放,个性、自主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他们有与人交往的需求和开展活动的激情,学校应当引导他们的激情和需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而不是刻板的拉着学生参加为他们设计好的讲座、活动等,这样容易触发学生逆反的心理,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3.校园文化的提升要与专业相结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强调指出:“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开展以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课余活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突出专业学习、专业实践,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特别是一些理工科专业,要充分利用各种比赛、汇演等方式,充分的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的参与,从而使活动、实践与教学实现有效配合。

同时,校园文化活动应当注重提升质量,着力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受综艺节目影响,恶搞、娱乐至死等对青年的影响较大,很多校园文化活动过度的迎合,导致校园文化内容出现恶俗倾向,这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抵制这种过度娱乐化倾向,开展高质量、健康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充分展示大学生的活力,充实其大学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校园文化活动是青年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学生的影响,要研究青年学生及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从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内容、形式等方面入手,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其对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促进大学生的精神成人。

参考文献:

[1] 颜巧玲.独立学院学生满意度研究——以云南3所独立学院为例[D].云南大学,2011.

[2] 王东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体系内容和创新定位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01).

[3] 孔德莉,冯婧.以机制建设引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

作者简介:邓鹏(1987—),男,四川泸州人,成都文理学院建筑学院分团委书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