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2018-10-31易超琼吴婷婷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尿路感染影响因素措施

易超琼 吴婷婷

【摘 要】导尿是临床常见的基本诊疗操作技术之一,但也是引起医源性尿路感染的常见原因,特别是留置导尿更增加了患者的尿路感染机会。国内容桂荣等报道,在有导尿管或尿路机械操作的患者中约20%~60%的患者有尿路感染,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40%[1]。俞学红等认为尿管留置3天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为31%,5天以上感染的几率为74%,长期留置尿管感染的几率几乎为100%[2]。因此,如何预防医院内泌尿系感染引起了众多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近年来,临床对预防留置导尿感染采取了很多措施。

【关键词】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影响因素 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2

1 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

1.1 生理心理解剖因素 由于生理解剖结构的不同,女性尿道短而直,4~5cm,尿道括约肌薄弱,细菌很容易从尿道侵入膀胱,其次女性的尿道口与阴道、肛门较近,易受肠道正常寄生的大肠杆菌污染,所以尿路感染女性高于男性[3]。随着年龄的增长,泌尿系统的解剖屏障和生理功能随之下降,女性常因骨盆底肌肉松弛而出现膀胱膨出,尿失禁、尿潴留;男性尿道全长18~20cm,有3个狭窄,2个弯曲,且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插入尿管时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其强烈收缩,尿管插入困难。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尿道畸形致使尿道狭窄、炎症等,增加了插管的难度及尿道机械损伤,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所以,年龄越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越高[4]。在进行导尿插管时患者高度紧张、焦虑,或恐惧,可引起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使尿道阻力增大,造成插管困难,甚至引起尿道粘膜损伤或出血,增加了尿路感染机会。

1.2 导尿及留置尿管过程中细菌逆行侵入尿道和膀胱 导尿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机械性刺激,导致尿道分泌物增多,给细菌繁殖提供了机会。插入尿管后,减少了尿液对尿道进行的正常冲洗,尿道口附近的细菌容易逆行侵入尿道;导尿过程中无菌操作不规范,消毒不严,尿袋内尿液位置过高导致尿液反流,都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尿管留置过程中,虽然常规行0.5%碘伏会阴及尿道口消毒,但只能短时间保持相对无菌,细菌还是可以通过尿道口或导管入侵,粘附于尿道上皮及导管表面或导管腔,上行引起膀胱内感染。如果尿道引流系统不畅,连接不良,闭合系统不严,更为细菌沿尿道逆行到膀胱提供了途径,膀胱冲洗,更换尿袋等操作也易导致逆行感染,给细菌入侵打开方便之门。尿管留置时间越长,细菌逆行感染的机会越大,尿路感染发生率越高。

1.3 留置时间长 留置导尿管的时间长短是发生CAUTI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国内研究发现,留置尿管≤7d的感染率为5.26%,8~14d的感染率为26.92%,≥15d的感染率在51%以上。而长期留置导尿管(大于28d),感染风险高达100%。

1.4 导尿管种类 小于7d的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中,使用银合金和抗菌性导尿管者菌尿发生率较普通导尿管显著下降。

1.5 集尿装置 国外一直以来应用的都是密闭式集尿装置,其优点就是一体式的装置能够有效避免更换集尿袋时人为因素引起的感染,形成一个无菌的内环境。而国内普遍应用的则是分体式的集尿袋。

1.6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抗生素滥用也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陈文良等27例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超过14天,真菌性泌尿系感染率为53.57%。而且各种细菌对各类抗生素敏感率仅为40%[5]。病原菌以真菌为主(40.66%),其次是革兰阴性菌(31.87%)和革兰阳性菌(27.46%),病原菌以真菌为主不能排除与使用抗生素有关。说明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虽然能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但可引起二重感染,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有利也有弊。

2 预防措施

2.1 掌握尿道解剖生理,严格无菌操作 掌握尿道解剖生理,插管过程中注意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配合。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采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及会阴,因碘伏是一种中效消毒剂,消毒效果可靠,尤其适用于粘膜消毒。置入尿管立即接好尿袋密闭式引流,避免尿袋位置过高,尿液反流入膀胱。

2.2 应用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干预 可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质量管理理论,对尿管使用的质量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预期目标、采取相应质量改进方案。或采用 PDCA循环管理,干预护理的每个流程,如尿道口、导尿管与集尿袋接口、集尿袋放尿口的日常护理(尿道口的日常护理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洁,对大便失禁患者先清洁后用0.1%碘伏消毒,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通畅和完整,不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更换集尿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用0.1%碘伏消毒尿管与集尿袋接口上下125px范围,集尿袋放尿口打开时必须消毒)。

2.3 严格把控导尿管置入 最有效的防止感染的手段就是避免留置导尿管,除非有留置的指征。

2.4 認真选择导尿管及连接、更换集尿袋 尽量避免用橡胶尿管,橡胶导尿管对粘膜的刺激较大,乳胶尿管易造成尿粪石、磷酸钙沉积而致引流不畅,使残尿增加,而致尿路感染。每次更换集尿袋时应消毒接头处,更换前洗手[6]。对需要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应定时夹管、开放,训练膀胱的功能。

2.5 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之前应先做尿培养、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药物的种类、作用范围、毒性来选择抗生素。在密闭式引流的基础上,全身应用抗生素配合局部抗生素冲洗可延缓和降低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3 结论

导尿是引起医院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尿管的材质,尿管留置时间,密闭引流系统,膀胱冲洗,抗生素的使用,尿道口的护理,保证足够尿量等因素有关。预防尿路感染最主要是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尽量不插尿管。必须插尿管时,严格遵守无菌导尿术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严格消毒,重视留置尿管操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留置导尿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行尿管护理,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其次开展循证护理按人群的特点“因人施护”,最终通过实践探索出符合中国护理特点的指南才能使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率降低,医院感染率降低。

参考文献

容桂荣,张萍萍,郭芸,等.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的临床应用与 分析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765-767.

俞学红,任旭东,杜燕.导尿与尿路感染的分析.护士进修杂志,1996,11(6):12.

何志娟. 77例住院患者尿路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67.

张鸿敏,王艳玲.双腔气囊导尿管致男性患者血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1,7(4):299.

陈文良.二重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药杂志,2001(12):62.

甘永彬.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广西医学,2001,23(5):1287.

猜你喜欢

尿路感染影响因素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