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雾化吸入和肌肉注射治疗小儿病毒性感染的效果观察

2018-10-31李薇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肌肉注射临床疗效

李薇

【摘 要】目的:探究干扰素雾化吸入和肌肉注射治疗小儿病毒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月间收治的小儿病毒性感染患儿中选取80例进行研究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干扰素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采取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5%,两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x2=4.0205,P<0.05),并且白细胞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具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t=2.4104,2.7927,2.6046,3.3733,P<0.05)。结论:对小儿病毒性感染患儿采取干扰素雾化吸入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肌肉注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使机体炎症指标下降,对患儿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感染;肌肉注射;干扰素雾化吸入;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小儿病毒性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多发疾病,患儿应尽早接受治疗,如若治疗不及时,病情恶化后演变成病毒性肺炎,发生呼吸衰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腺病毒、流感、呼吸道和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均是使患儿引发感染的原因。干扰素在治疗小儿病毒性感染上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探究干扰素雾化吸入和肌肉注射治疗小儿病毒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本文在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月间收治的小儿病毒性感染患儿中选取80例进行研究分析,以下为主要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月间收治的小儿病毒性感染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经临床诊断后确诊为小儿病毒性感染。本次研究已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进行。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当患儿患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干扰素过敏等情况时,不在本次研究对象的选取范围内。其中,对照组:有24例男性,16例女性;面临范围在0.7~13岁,年龄均值为(6.45±2.24)岁;发病时间为1~20天,发病时间均值为(8.62±1.32)天;26例合并发热,24例合并咳嗽咳痰。观察组:有25例男性,15例女性;面临范围在0.6~13岁,年龄均值为(6.12±2.28)岁;发病时间为2~20天,发病时间均值为(8.79±1.46)天;27例合并发热,23例合并咳嗽咳痰。比较两组资料,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干扰素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采取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儿每日进行1次干扰素α-1b肌内注射,每次用量为30~50μg。观察组患儿每日进行2次20万单位干扰素α-1b联合20ml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评价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其评价标准可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方式。其中,显效:临床症状均已完全消除,呼吸通畅,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状态;有效: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呼吸基本通畅,体温、白细胞计数基本显示为正常,肺部啰音下降;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变,呼吸不通畅,体温、白细胞计数也均为发生变化。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临床指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儿例数/患儿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加强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5%,两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组临床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白细胞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具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疾病,多发于春冬两季,病情极易进展为病毒性肺炎或者心肌炎,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抗炎抗病毒治疗,但是疗效不理想。干扰素α-1b作为一种光谱抗病毒类药物,增加了单核细胞MHCII表达功能,与血包受体结合后形成抗病毒蛋白[2]。提高细胞的免疫能力,增强淋巴细胞与巨吞噬细胞细胞毒作用,对病毒起到很好的遏制效果[3]。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比肌肉注射效果更佳的原因在于药品经雾化后能够直接进入患者呼吸道,提升了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抗菌效果[4]。此外,雾化吸入质量还能够增强抗原提呈作用,促进肺泡巨噬细胞的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提高肺部细胞的免疫力。并且,雾化吸入质量还能够促进气道的扩张,改善气道痉挛情况,提高干扰素气容胶的沉积率[5]。

本文通过研究得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5%(x2=4.0205,P<0.05),并且白细胞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t=2.4104,2.7927,2.6046,3.3733,P<0.05)。此研究结果与李传龙研究中[6],雾化组的质量有效率96%高于肌注组的治疗有效率72%,雾化组白细胞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均短于肌注组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了患儿经干扰素雾化吸入与肌肉注射治疗后,前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患儿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对小儿病毒性感染患儿采取干扰素雾化吸入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肌肉注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使机体炎症指标下降,对患儿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王静.干扰素雾化吸入与肌肉注射治疗小儿病毒性感染的意义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16):73.

黄佩华.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应用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与肌肉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辽宁医学杂志, 2016, 30(2):38-40.

宋洁. 病毒性肺炎小儿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安全性及疗效研究[J]. 当代医学, 2017, 23(8):20-23.

宋代平. 用雾化吸入干扰素法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23):34-35.

王进. 干扰素雾化吸入与肌肉注射治疗小儿病毒性感染疗效对比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0):156-156.

李传龙.干扰素雾化吸入和肌肉注射治疗小儿病毒性感染的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7):79-80.

猜你喜欢

肌肉注射临床疗效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的改进
冠脉支架植入术中肌注强痛定致肌间血肿1例报告
应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入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分析
金黄膏外敷缓解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疼痛39例
新生儿臀部肌肉注射不需要进行血液回抽的临床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