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不同入路手术(外侧裂—岛叶入路、颞叶皮质入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2018-10-31任君吕继博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任君 吕继博

【摘 要】目的:研究对比不同入路手术(外侧裂-岛叶入路、颞叶皮质入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采用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B组采用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结论: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进行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颞叶皮质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常见原因,主要为高血压伴脑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导致动脉破裂导致。本次研究分析对比不同入路手术(外侧裂-岛叶入路、颞叶皮质入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详细结果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分布在61~79岁,平均(68.4±3.2)岁,病程0.5~10.2h,平均(2.1±0.5)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9分,平均(7.2±0.6)分;B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分布在62~81岁,平均(67.9±3.6)岁,病程0.3~10.5h,平均(2.2±0.3)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9分,平均(7.5±0.4)分。经CT检测,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采用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行全麻气管插管,骨窗的大小根据血肿量和血肿形态决定,打开外侧裂,在三角部,从皮层浅静脉分支较少的一侧分离。根据血肿位置向外侧裂远端分离2~3cm,先从三角部分蛛网膜剪开一通道,后由内向反打开外侧裂。尽量避免电凝侧裂内面,导致界面不清,软脑膜破损后脑组织溢出,增加分离的难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肿腔内未破的血管应给予保护。血肿清除时,边吸血肿边止血,血肿位置较深时,不追求彻底清除,到达减压效果即可。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硬膜下放置引流管。

B组采用颞叶皮质入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作颞部直切口,或根据血肿量和血肿形态决定,一般以最短距离至血肿部位为原则。逐层切开至骨膜,骨膜剥离器推开骨膜,暴露颅骨,钻孔将骨瓣打开,将暴露的硬脑膜切开至骨窗,经颞叶皮质进入血肿部位,进行定位,根据穿刺点切开颞上回皮质上作切口,用腦压板牵开皮质,暴露血肿,血肿清除方法同A组。

1.3 判定标准

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血肿清除情况,与治疗前相比,血肿面积缩小程度>90%,大部分血肿清除为显效;血肿面积缩小程度在50~90%之间,血肿清除为有效;血肿面积缩小程度<50%,血肿清除为无效。治疗半年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析本次治疗效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总分为15分表示患者正常;12~14分表示轻度意识障碍;9~11分表示中度意识障碍;8分以下表示昏迷,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出现的对比数据,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进行分析,版本为SPSS20.0。当P<0.05,说明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n(%)]”。

2 结果

2.1 血肿清除效果

结果见表1,A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总有效率高于B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比

A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3.4±1.2)分,B组为(11.1±0.2)分,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病灶对侧偏瘫、偏身干净丧失和偏盲。积极合理的治疗方式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神经功能残疾程度[1]。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临床症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有直接的关系[2]。

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时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脑正常脑组织的损伤程度不同,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是利用脑部自然的间隙进入血肿部位,临床实践证明,在岛叶入路,距离血肿位置较近,手术切口较小,且能够较好的暴露血肿,对于正常脑组织的侵袭损伤较小[3]。而颞叶皮质入路需要穿过整个颞叶进入血肿部位,切口较大,对正常脑组织的侵袭损伤较多,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4]。本次进行治疗的两组患者,A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总有效率高于B组患者,且A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蔡沉逐, 郭协力, 陈腾达.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对比[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35):38-39.

周龙, 刘美霞, 邓民强,等. 经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10):1053-1055.

刘琦, 田少斌, 陈劲松. 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3):99-100.

余承泽, 李登锋, 杨丛.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价值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 22(22):3422-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