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治疗

2018-10-31刘轲辉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治疗

刘轲辉

【摘 要】:目的: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后的疼痛症状采用中医联合西医方案治疗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44例来我院进行糖尿病并发症诊断与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待患者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后给予所有患者常规西医治疗,之后分组对于观察组患者再次采用中医疗法来治疗,评价两种治疗方案应用疗效。结果:经过西医+中医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良好,临床不适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数据结果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治疗时可以采用应用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四肢疼痛的有效缓解,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2

糖尿病属于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致病危险因素较多,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疾病的办法,需要患者每天按时服药控制血糖,避免血糖异常变化导致更为严重的疾病。但是由于部分患者不重視疾病的控制治疗,常会出现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等活动造成了极大不便。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病因尚不明确,患者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出现该种并发症后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肢体疼痛,伴有电击式、针刺样感觉,症状在夜晚、神经系统处于亢奋状态时会加剧,给患者造成的身心痛苦和精神压力较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1]。现阶段对于该种并发症多采用西医疗法干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易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基于此本文选择确诊为疼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44例患者作为临床不同疗法治疗效果的研究对象,分析治疗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全文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糖尿病患者共计44例来研究,经诊断可知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糖尿病(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内科学)诊断标准。患者中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29例、15例;年龄处于4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7±2.4)岁;患病时间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8年,平均病程为(4.1±1.3)年。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并对上述临床基本资料做以比较结果可知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疾病治疗期间接受西医治疗:给予患者双胍类、胰岛素、前列地尔、维生素B1等药物。观察组按照西药治疗后,继续采用中医针灸疗法干预疾病。针灸时需要患者仰卧于病床上,针灸师选择在患者身体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曲池等穴位施针,每处穴位针灸时间不得少于1分钟,期间询问患者相应穴位是否出现酸胀、麻木感,如果有在下一穴位施针;同时在针灸位置应用回旋灸法施炙,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以穴位处有明显温热感为宜;还需要在阿是穴直接施针,但不可用灸条施炙,时间保持2分钟。该组患者每天针灸总留针时间为半小时,每天1次。两组患者分别经过连续14天的治疗,应用显效、有效、无效评价治疗效果,其中显效表示为患者临床肢体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腱反射与肌电图结果均表示正常,有明显的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表现;有效表示患者的症状、肌电图以及腱反射等表现与治疗前比较部分改善与好转;无效表示患者身体各项症状与指征无明显变化或有恶化表现。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大部分患者疼痛治疗效果明显;治疗后两组肌电图两个方面指标速度较之于治疗前有着较大提升,而且观察组数据具有显著优势,以上数据进行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P<0.05.详细数据参见表一: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后,常会引发四肢麻木、疼痛等症状,临床治疗难度大,治疗效果不理想。该疾病发病原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有着非常活跃的山梨醇旁路代谢活动,过度代谢会导致患者血液循环异常,部分血管病变,若神经系统组织长时间处于缺氧、缺血状态,该处神经传导速度下降,诱发神经系统疾病[2]。现阶段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西医治疗的不足之处,临床可以辅以中医疗法进行联合治疗,在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更有效的刺激患者神经系统,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以此达到固本通络、改善疼痛、控制血糖的综合疗效,所以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单一的西医干预效果[3]。在本文的研究中即就有2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疗法治疗疾病,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用药+针灸后身体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肢体痛感和麻木感基本消失或减轻,两组的疾病治疗结果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疼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期间,需要医生准确把握患者的患病严重性以及症状表现,及时制定中医+西医治疗方案,以此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使得患者神经系统周边血管可以尽快恢复正常循环,保持良好的神经传导速度,为血糖控制提供助益。

参考文献

徐丽英,曹烨民,钟萍, 等.前列地尔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3):503-506.

安俊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6):962,983.

何培文.电针加红外线照射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71-73.

猜你喜欢

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临床分析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提高中西医儿科教学效果的对策
中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