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的价值

2018-10-31周方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腹泻粪便检验

周方芳

【摘 要】目的 分析检验腹泻患者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作用。方法 以2016.8-2017.5期间经检查确诊为腹泻的194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取其新鲜粪便,分别行培养法、PT-PCR法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范围分为观察组(PT-PCR法)、对照组(培养法),观察不同检验方式患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菌检出阳性率为19.6%高于对照组阳性率10.3%,观察组用于病菌检验价值高,P<0.05。结论 临床对腹泻患者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使用PT-PCR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关键词】检验;耶尔森菌;粪便;腹泻

【中图分类号】R4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腹泻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肠道疾病,病因较多如着凉、病菌感染、食物中毒等,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粪便形态改变,但对于病菌感染致腹泻者,通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目前已知的腹泻致病菌大概上百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是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病菌可在肉类、蔬菜、乳制品等多种食物、环境、动物粪便中存在,传播途径多,可造成急性胃肠炎[1]。感染者临床除了常见的胃肠炎症状、发热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败血症、阑尾炎、反应性关节炎,由于疾病多发于婴幼儿,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因此如何提高临床对粪便中病菌检出率得到相关学者关注[2]。本文观察2016.8-2017.5期间194例腹泻患者分别以培养法、PT-PCR法进行检验粪便中病菌情况,旨在为今后病菌临床检测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8-2017.5期间经检查确诊为腹泻的194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出现不同程度每日排便次数增加(大于3次)及粪便形状改变情况,经检查确诊为腹泻,患者自愿参与。本次入院的194例患者,年龄区间8个月-75岁,平均(39.5±4.6)岁,男104例、女90例;病程1-6天,平均(3.7±0.5)天,排便次数3-7次,平均(4.8±0.3)次。

1.2 方法

患者于入院后24小时内取大便标本,置于洁净、干燥的容器内保存,注意避免标本中混有水、尿等杂质,后取0.5g粪便标本置入增菌液44.5ml0.9%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培养,培养环境设置温度16℃,培养时间18小时。

对照组:取培养后的标本5μg 接种于 CIN 平板上,并再次进行培养,条件温度25℃、时间24小时,后将标本菌株与标准菌株进行比较。

观察组:取培养后容器内混合物200 μg,行DNA 提取,PCR扩增,长度大约为 150 bp,反应体系包括:预混合液、探针、引物、模板、BSA,反应发生条件温度95℃,注意检验中设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检验方式患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情况。本次培养法阴性、阳性判断标准:以标准菌株作为阳性对照,若培养的菌株不具备标准菌的生化反应则为阴性,若出现与标准菌相同的反应则为阳性;PT-PCR法阴性、阳性判断标准:根据反应前后荧光差值进行判断,若样品经PCR扩增后未出现与预期相同大小的条带,则判定为阴性,若扩增后显现与预期相同大小条带则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n(%)、()表示,采用χ2或t检验,结果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不同检验方式病菌检出情况比较,观察组病菌检出阳性率为19.6%高于对照组阳性率10.3% ,观察组用于病菌检验价值高,P<0.05,见表1。

3 讨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是临床病情较重的传染性疾病,多发于秋冬季、婴幼儿,其症状与其他腹泻症状相似,难以鉴别易造成忽视,导致治疗时临床使用非敏感性抗菌药治疗,不仅使病情延误,还致使患者肠道外并发症(肝脾疾病、关节炎等)严重,引发不良预后情况[3]。因此如何有效诊断疾病得到临床关注,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实验室方法(如培养法)对患者粪便进行检查来判断。

本次研究中對照组检验阳性率为10.3%,结果表明对粪便中耶尔森菌以培养法检验具有一定积极性意义。其采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操作简便、流程少,可用肉眼观察结果进行判断。但观察组本次检验阳性率为19.6%高于对照组,提示PT-PCR法用于病菌检查检出率较高。分析原因培养法检测中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旦受外界污染便会导致错误结果,同时其检验耗时较长,可能会延误疾病治疗,引发不良后果,而PT-PCR法利用生化技术,通过提取RNA,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为cDNA,并对其行PCR扩增,从而检测病菌基因表达[4]。此种检查方法能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临床检测特异性强、灵敏性高,且得到结果快速,用于耶尔森菌检查检出率高,便于临床准确掌握患者感染情况,从而及时给予合理治疗,促患者康复[5]。但PT-PCR法也存在一定缺点,其对操作者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要求较高,且有可能得到非目的片段,导致检测中出现假阳性、假阴性,影响疾病诊断的准确度。

综上所述, 临床对腹泻患者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使用PT-PCR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参考文献

周旭.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的价值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102-103.

张景艳,荣幸,张永旭等.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7):161-162.

符倚川,赵艳,高运安等.两种方法检验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结果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9):1823-1824.

姜晓梅,李刚山,王意银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8):844-846.

张爱华,刘瑜.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72.

猜你喜欢

腹泻粪便检验
苯中水分的检验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粪便移植”可治病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观察粪便 调整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