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的疗效观察

2018-10-31李忠福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李忠福

【摘 要】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联合手术丝线栓塞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5例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咯血患者,咯血病史2h-2个月,咯血量为 40-800ml/d,其中肺癌 2例,肺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型肺病各1例。采用 Seldinger技术,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以明胶海绵块/条或联合手术丝线栓塞。结果 5例患者术后疗效评价,4例显效,1例有效,未出现由栓塞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简单安全、快速有效,是内科止血治疗无效病例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中图分类号】R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咯血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数患者咯血量较少,经内科治疗可得到控制,但少数患者反复咯血或咯血量大,内外科处理棘手,死亡率较高。关于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embolization,BAE)治療咯血近年来有的不少临床报道,我科2017年采用明胶海绵块/条或联合手术丝线栓塞治疗咯血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例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咯血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29-75岁,咯血病史2h-3个月,咯血量为40-800ml/d,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其中肺癌2例,肺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型肺病各1例。

1.2 治疗方法及材料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以及可能供应动脉(如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等)行DSA,观察该动脉DSA表现,确认病变动脉未参与脊髓动脉供血后行栓塞。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GS)颗粒(1mm×1mm×1mm/2mm×2mm×2mm)、明胶海绵条(2mm×2mm×10mm)、4号手术丝线(长1-2mm)。栓塞剂停止注射的标准是在透视下见血流明显减慢,造影剂滞留,造影证实支气管动脉远端及病变末梢分支闭塞,主干呈“残根状”。

1.3 疗效评价 通过BAE后造影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1]①显效:BAE后造影出血及病变分支不显影或造影剂外溢征象消失,临床咯血立即停止;②有效:BAE后造影出血及病变分支不显影或造影剂外溢征象基本消失,临床咯血明显减少或术后痰中带血,内科保守治疗可停止;③无效:BAE后造影仍见造影剂外溢,咯血未见减少。

2 结果

2.1 造影表现 5例咯血患者DSA造影表现:显示对比剂外溢者2例(图1a-c);3例不能提示活动性出血,但可提示与出血密切相关的原发病变的影像特征(间接征象):①支气管动脉扩张扭曲,分支增多、紊乱(图2);②支气管动脉增粗伴动脉瘤形成(图3);③支气管-肺动脉瘘(图4)。

2.2 治疗结果

5例患者均1次栓塞成功,栓塞6支血管,1例支气管扩张、1例慢性阻塞型肺病及2例肺癌患者栓塞后均显效,1例肺炎患者有效。栓塞后支气管动脉呈“残根状”(图4-6)。

2.3 副反应和并发症

本组5例患者行6支支气管动脉栓塞,均未见有与脊髓动脉共干现象,栓塞术后均未出现由栓塞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咯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见于肺癌、肺结核及支气管扩张。少量咯血部分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可停止,而部分反复咯血或急性大咯血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又由于患者往往全身情况差,外科手术治疗风险大,死亡率高。支气管动脉栓塞为咯血患者的治

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它简便安全,疗效迅速、可靠,从而显著的降低了咯血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为原发病的治疗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咯血是指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咳嗽从口腔咯出。国内常用标准为24小时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为少量咯血,24小时咯出的血量在100-500ml为中等量,24小时咯血量在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超过300ml者为大咯血[2]。大咯血病情凶险,常因窒息而危及生命。

引起咯血的主要血管为支气管动脉,常发自胸主动脉,但也可异常起源于胸廓内动脉、锁骨下动脉、头臂干、甲状颈干、心包隔动脉、膈下动脉、和腹主动脉[3]。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侧支可以是大咯血的重要供血动脉,甚至是唯一的来源,常见的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侧支起源为肋间动脉、胸廓内、外侧动脉、肋颈动脉、甲状颈干、胸最上动脉、膈下动脉等[2]。本组责任血管均为支气管动脉,无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侧支供血。

栓塞剂可选用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条、PVA微球、无水乙醇、真丝线段、钢圈等[4]。我们采用明胶海绵块/条联合手术丝线段栓塞,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于明胶海绵是一种中效栓塞剂,栓塞时间2周左右,易被吸收而使血管再通,加用手术丝线段可弥补其不足。本组2例用明胶海绵块/条栓塞,3例加用4号手术丝线段,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疗效肯定。有研究曾做过单用明胶海绵颗粒和单用 PVA 颗粒进行栓塞的对比研究,其中单用明胶海绵颗粒复发率约为30%,而用 PVA颗粒复发率只有6%[5]。本组5例栓塞近期疗效评估,1例肺炎患者有效,其他均显效,疗效确定,与文献报道疗效相近[6]。

动脉造影显示支气管动脉出血的直接征象为造影剂外渗,肺实质内见片状高密度影;间接征象为支气管动脉增粗、迂曲、瘤样扩张、分支增多、病变区小血管增多、扩张、紊乱,呈簇状、索状、团块状、并可见有体一肺循环分流[7]。本组患者病变血管均为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主要为病变支气管动脉迂曲、增粗,分支粗细不均,2例患者见细片状造影剂分布于肺野,1例患者见支气管动脉与右下肺动脉分流。

支气管动脉栓塞最严重并发症为脊髓损伤和异位栓塞,避免其发生以预防为主,尤其注意以下几点:①首选非离子型造影剂;②熟悉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与脊髓动脉解剖结构及相互关系;③选用合适的导管,使血流仍能进入靶血管,轻柔操作,必要时使用微导管;④采用利多卡因脊髓功能诱发试验:即采用1%利多卡因3-5ml经支气管动脉注入,出现双下肢感觉迟钝、无力的患者即为阳性支气管动脉有根髓动脉发出,应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后再行栓塞。⑤导管必须牢固的楔入靶血管后方可注人栓塞剂,注入栓塞剂时应始终在透视下进行,控制流速,防止栓塞剂返流误栓。严格注意以上问题,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简单安全、快速有效,是内科止血治疗无效病例的首选治疗方法[8]。

参考文献

单鸿,罗鹏飞,李彦豪.临床介入治疗学[M].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1997:183-186.

李彦豪,何晓峰,陈勇,实用临床介入诊疗学图解(第三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77-278.

段 峰,王茂强,刘凤永,等.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1):12.

王立章,王志峰,俞方荣,等.肋间动脉辅助栓塞治疗咯血的临床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14(3):585.

陈义雄,陈绿娇,陈建业,等.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分析. 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14:195-196.

李奋保,杨瑞民,张铭秋.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14(2):130.

李麟荪,李彦豪,张金山,等.临床介入治疗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7-59.

李建军,翟仁友,戴定可,等.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的疗效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