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虑症患者采用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的研究

2018-10-31易华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帕罗西汀焦虑症临床疗效

易华

【摘 要】:目的:研究焦虑症患者采用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26例为本组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其中对照组用帕罗西汀给予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焦虑症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焦虑症;丁螺环酮;帕罗西汀;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uspirone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in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8 126 cases of our hospital anxiety disorder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63)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63),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paroxetine give,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uspirone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comparison.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AMA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post-treatment, the HAMA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buspirone and par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nxiety disorder , Its clinical effect is remarkable ,It is worth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anxiety neurosis;buspirone;Paroxetine ;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中圖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焦虑症是临床精神疾病中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有坐立不安、心悸、出汗、尿频、手抖或无客观对象的担心和紧张等,同时还会伴随有失眠、持续性惊恐或烦躁不安等症状。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焦虑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发现,焦虑症的发病率为5%,近年来因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焦虑症的发生已经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1]。为了对焦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本组就针对我院焦虑症患者采用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其疗效加以分析,经研究发现,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现将临床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26例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R的焦虑症诊断标准,患者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烦躁不安、惊恐和失眠等症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31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6.2±2.8)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病程为(6.7±1.8)年;观察组患者男性34例,女性29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5.8±2.6)岁;病程3个月-18年,平均病程为(7.1±2.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一周停止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患者在每日早晨起床后或用餐后服用帕罗西汀(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533)治疗,起始剂量为20mg每日一次,如患者有加重者则可每周加服10mg,可以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药物的耐受性增加药量到40mg每天,但最高药量不宜超过60mg每天[2]。观察组患者采用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帕罗西汀治疗方式同对照组,另外在此基础上使用5mg丁螺环酮(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02),起始剂量为5mg,每天三次,在第二周可以增加到10mg,每天两次[3]。在患者治疗期间应对两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和心电图进行密切监测,同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第二周、第四周和第八周的HAMA和TESS评分量表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价。

1.3 疗效判定标准:采用HAM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评定,同时对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加以对比。其中治愈: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减少率在75%以上;显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HAMA评分减少在50%-74%;有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HAMA评分减少在25%-49%无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HAMA评分减少小于25%。其中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应用学软件SPSS19.0对本组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相关资料加以汇总,其中计数资料行X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平均数加减标准差进行表示,P<0.05表明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18例,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患者治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因此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和TESS评分:治疗前,对照组患者HAMA评分为(23.5±6.7),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为(25.4±5.7),两组患者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第二周、第四周和第八周,对照组患者HAMA评分分别为(13.5±4.3)、(6.9±2.4)、(4.3±2.8);TESS评分分别为(4.37±2.4)、(2.87±1.37)、(2.13±1.58);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分别为(11.1±5.6)、(3.4±3.7)、(2.1±1.5);TESS评分分别为(3.29±1.89)、(2.34±1.13)、(2.08±1.07)。观察组患者在第二周,第四周和第八周的HAMA评分和TE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发生便秘3例,头晕2例,呕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0%;观察组患者发生便秘2例,头晕3例,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两组患者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焦虑症是精神科疾病中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通常可以将其分为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其中慢性焦虑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过于兴奋,警惕,或长时间有紧张、不安的情绪,根据临床调查与研究表明,该疾病发病主要原因多与自身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和遗传因素所导致,如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由于该疾病的发病率高,并且容易反复发作,为了减少病情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影响,防止病情加重,在临床治疗中通常會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和苯二氮卓类药物进行治疗,虽然见效快,疗效良好,但苯二氮卓类药物存在药物依赖性,三环类抗抑郁剂副作用较大,苯二氮卓类药物在焦虑症的临床应用中较为普遍,但由于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药物依赖性,因此在临床中限制了对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使用[4]。

临床认为焦虑症发病主要是和体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调有关,而帕罗西汀是苯基呃啶衍生物,具有高度选择性,可以有选择性的抑制5-HT转运体,阻断突触前膜对5-HT转运体的再摄取作用,使5-HT延长并增加,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的作用,由于该药物仅能和Ach受体相结合,临床副作用较少,患者长期服药不会受到影响。而丁螺环酮主要成分是盐酸丁螺环酮,也是临床中第一个非苯二氮卓类的抗焦虑药物,可以选择性的和5-HT受体相结合,并通过部分突触后激动剂功能和完全突触前激动剂功能,降低5-HT转运体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焦虑,并控制焦虑症的效果,在减少用药剂量时,对5HT活力降低,进而实现对患者焦虑症状的有效控制[5]。在临床焦虑症的治疗中将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焦虑症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李国文等人对帕罗西汀在焦虑症患者23例治疗中的疗效进行观察与研究,经研究发现,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由此得出结论在焦虑症患者治疗中采用帕罗西汀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杨胜良等人对帕罗西汀和丁螺环酮两种药物在焦虑症治疗中联合使用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究,认为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药物的临床疗效明显要优于单纯采用一种药物治疗效果,并认为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少[6]。

在本组研究中针对我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帕罗西汀药物治疗,和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药物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经本组研究结果发现,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药物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与单纯帕罗西汀药物治疗相比临床治疗总效率明显较高,HAMA评分明显较单纯帕罗西汀药物治疗的评分低,P<0.05。本组研究与杨胜良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两组患者在TE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两组数据对比发现,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药物治疗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可以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药物的不良反应少,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失眠等症状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中对焦虑症进行治疗的最佳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陈爽.焦虑症应用丁螺环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的效果分析与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9):167-168.

李鹏辉,王文军,卢全恩,苏金哥,李伟民.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05):656-657+660.

黄勇.丁螺环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08):980-981.

陈莉.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90例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5,21(20):125-126.

李日光,李国文,李惠香,王文军,李志英.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2):4312-4314+4322.

朱毅平,耿松,郭萍,钱敏才,沈鑫华,杨胜良.不同剂量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观察[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4,4(02):99-103.

猜你喜欢

帕罗西汀焦虑症临床疗效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完形填空精练一则
怎样识别焦虑症?
长期慢性疼痛,小心焦虑症
帕罗西汀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抑郁症42例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酒依赖患者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对照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