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8-10-31高峰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卒中

高峰

【摘 要】目的 探讨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更好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给与间歇经口管饲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与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吞咽障碍分级、吞咽功能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经口管饲法作为一种常见临床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之一,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性。

【关键词】;间歇经口管饲法;脑卒中;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近年来,受生活节奏、疾病谱等因素的影响,心脑血管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 [1],吞咽障碍导致与吞咽相关的中枢神经受损,最终导致患者不能安全有效地摄取食物并获取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为了保证患者合理的进食及营养供给,间歇经口管饲法是在患者进食前将胃管(与留置胃管所用材质相同)经口腔插入食管上段(约 25-30cm)处,本文就间歇经口管饲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中展开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因吞咽障礙来我院治疗的120名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研究对象中男性56名,女性64名,年龄在4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3±2.8岁。

1.2 纳入标准

1.2.1 与我国1996年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四届)制定的标准相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39],同时经过CT或MRI结果证实的;

1.2.2 神志清,生命体征平稳。

1.2.3 知情同意,能够正确理解配合。

1.2.4 吞咽障碍程度经洼田饮水实验评估,分级在3级及以上者。

1.3 排除标准

1.3.1 非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者。

1.3.2 经解释后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

1.3.3 有意识障碍和认知障碍、有精神疾患患者。

1.3 研究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给与间歇经口管饲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与常规治疗。

1.3.1 实验组

按照神经内科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 2 组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

包括扩张血管、改善循环、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的干预;血压测量、血糖监

测及血脂达标管理;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并指导患者配合运动疗法及作业治

疗;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及指导,同时针对吞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

2组患者均使用 14 号胃管,因为直径越粗的胃管,其对食管下端括约肌有越大的扩张和压迫作用,容易引起胃内容物返流。但是导管也不能够太细或者太软,

否则很容易在口腔及咽部打弯盘绕。故选择 14 号胃管,因其粗细、软硬适中,

对胃食管括约肌影响小。

1.3.2 对照组

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应用留置胃管。留置胃管鼻饲法是指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并持续留置,按如下流程:①按照传统方法让能坐起的患者取坐位,不能坐起者摇高床头 30°以上,协助患者侧卧位或仰卧位。②操作者戴手套,将胃管前端 15~20cm 用液状石蜡润滑,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无菌捏夹住胃管前端,经由鼻腔将胃管送入鼻咽部 13~15cm 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操作者同时将胃管快速送进,深度约 45~55cm。③插入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尤其在插入鼻腔时重视患者感受,有一些患者会有明显不耐受。观察有无呛咳,避免误入气管。④患者无呛咳,抽出胃液或将胃管末端放入水中无气泡逸出为成功;⑤将流质食物或药物、水等经胃管注入,可根据患者的平时食量大小和每天鼻饲的次数来确定每次的注食量,一般每次 200-400ml,速度注入不宜太快,温度 38-40℃。⑥为患者注食完毕后用温水注入胃管,妥善固定,避免脱出。保持体位至少 20-30min 才能改变体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样率或百分比进行一般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全部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一般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出院时采用洼田饮水实验评价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情况,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吞咽障碍分级、吞咽功能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难治性心血管疾病,目前被誉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2];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间歇经口管饲法是目前控制并发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吞咽障碍分级、吞咽功能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经口管饲法通过反复拔插胃管不仅不会引起咽部不适及恶心呕吐,且通过对口腔及咽喉部瘫痪或麻痹的舌咽肌等吞咽相关肌群的刺激,进而促进这些肌肉群的收缩,可以促使胃管向着口腔后部移动,令患者尝试使喉头上举[3],可见,间歇经口管饲法作为一种常见临床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之一,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性。

参考文献

邝景云,彭伟英,李美琼. 吞咽障碍筛查对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9):25-27.

Cook DJ.Toward understanding evidence uptake: semi-recumbency for pneumonia prevention[J]. 2011,15(10):12-14.

Kagaya H,Baba M,Okada S,et al. Hyoid Bone and Larynx Movement Dur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Motor Points in Larygeal Elevation Muscles;A Preliminary Study[J] . Neuromodulation,2011,14(3):278-283.

猜你喜欢

吞咽障碍脑卒中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不同训练方法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电针联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