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2018-10-31何琴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鉴别诊断诊断

何琴

【摘 要】: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测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48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神经电生理检测资料。结果:48例患者均表现为广泛性源性损害,其中感觉传导基本正常,运动传导大部分正常,部分患者伴有MCV轻微减慢、CMAP波幅减慢。上肢肌电图异常率为100.0%,下肢异常率93.75%,胸锁乳突肌异常率89.58%,胸段脊旁肌异常率75.0%。结论:早期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观察肌电图有助于早期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肌电图检测结果为ALS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信息,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诊断;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7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常见的运动神经源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无力、萎缩、肌束颤动、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早期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神经电生理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必不可少方法[1-2]。本研究调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ALS早期诊断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43-78岁,中位年龄56岁;病程3-28个月,平均(15.8±3.1)个月。

1.2 方法 48例患者均采用丹麦Keypoint Worktation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调控室温为25℃。常规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下肢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的检测,最后用指环电极检测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所有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测,采用同心针电极检测,进行至少3个肢体的肌肉和胸锁乳突肌检测,分别记录静息状态下、轻收缩时的时限、波幅以及大力收缩时的募集信息,观察T10-12节段胸段脊旁肌自发电位。

1.3 观察指标 收集整理48例患者的肌电图检测的异常率,自发电位异常率以及时限异常率、波幅异常率;收集整理48例患者的MCV和SCV结果。

2 结果

见表1所示可知,48例患者的肌电图检测结果显示为广泛性神经源性损害,共检测肌肉232块,其中有210块(90.52%)肌肉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束颤电位(+~+++),萎缩肌肉的纤颤电位、正锐波和束颤电位异常程度均高于非萎缩肌。232块肌肉中:上肢肌肉96块,异常率为100.0%;下肢肌肉48块,异常率为93.75%;胸锁乳突肌48块,异常率89.58%;胸段脊旁肌40块,异常率75.0%。

48例患者均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的检测,共检测神经192条,其中有5例患者的MCV有轻微减慢,10例患者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波幅减慢,4例患者MCV轻微减慢并伴有CMAP波幅降低。

48例患者进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以及下肢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共检测144条神经,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ALS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运动神经源、皮层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是运动神经源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病,大多数为获得性,少部分患者为家族遗传性。主要症状为肌无力、萎缩、痉挛、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极少累及感觉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在临床诊断中,部分患者早期无典型症状,尤其是仅伴有单侧肢体萎缩和无力症状时,诊断难度大,为提高早期检出率,对于疑似ALS的患者应及早进行详细神经电生理检查,进行多个部位的肌电图检查。本研究结果显示:胸锁乳突肌异常率89.58%,胸段脊旁肌异常率75.0%。颈部膨大是ALS以及多数脊髓病性颈椎病的首先好发部位,鉴别难度大,但是颈椎病的肌萎缩仅局限上肢,而ALS的肌萎缩则为广泛性损害,而且颈椎退行性病变一般不影响胸髓段和延髓椎旁肌,故而胸椎旁肌广泛性异常提示为ALS,而不是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3]。本研究结果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基本无异常,仅有少部分患者伴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CMAP波幅减慢。由于ALS病变部位是脊髓前角,感觉神经源不受累,感觉传导速度基本正常,这也是进行ALS与周围神经受损疾病鉴别诊断的关键点之一,周围神经受损疾病多伴有感觉障碍,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异常即可鉴别[4]。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难度并不高,经临床表现、典型广泛分布的源性损害肌电图改变即可诊断,但是在发病早期,臨床医师应重视神经电生理检查,尤其是肌电图检测,与脊髓型颈椎病、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受损疾病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神经电生理检测的应用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早期进行肌电图检测,重视胸锁乳突肌、胸段脊旁肌的肌电图检测,重视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早期鉴别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邹艺,刘英,李素荣,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J].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4,23(1):29-31,40.

刘英,邹艺,李素荣,等.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的应用[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3,20(2):95-99.

庞卫锋,沈朝阳,方琪,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26例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6):52-54.

陈香葵,尚媛媛.16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肌电图分析[J].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7,26(3):154-156.

猜你喜欢

鉴别诊断诊断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评价MCV/RDW与网织红细胞在贫血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