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2018-10-31杨川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直肠癌手术

杨川

【摘 要】目的:探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中采取预防性肠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120例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平均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行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未实施预防性的肠造瘘干预。观察组患者在该手术治疗基础上行预防性肠造瘘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吻合口瘘率及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率和术后并发症率分别为3.33%、6.67%,对照组为23.33%、23.33%;观察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14.35±2.27)d,对照组为(26.37±3.16)d(P<0.05)。结论:针对行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肠造瘘有利于降低患者吻合口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率。

【关键词】直肠癌;肠造瘘;手术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ophylactic enterostomy in patients with low rectal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ical treatment for low rectal cancer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studi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ow rectal cancer resection without preventive enterostomy intervention, 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rophylactic enterostomy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Results: the anastomotic fistula rat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3.33 and 6.6, respectively.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14.35 ±2.27 day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6.37 ±3.16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prophylactic enterostomy for patients with low rectal cancer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rate of anastomotic leakag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words: rectal cancer; enterostomy; surgery

【中圖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直肠癌属于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直肠癌患者中以直肠返折水平之下低位直肠癌较为多见。目前临床中针对直肠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切除术为主,但是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为了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现象,更多的手术方案中采取肠造瘘术进行预防[1]。本文将针对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中采取预防性肠造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地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120例为研究样本,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43.6±0.7)岁;溃疡型患者17例,浸润型患者22例,肿块型患者21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患者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42.7±0.4)岁;溃疡型患者21例,浸润型患者16例,肿块型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的结、直肠吻合口齿状线的距离均<2.0cm。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行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未实施预防性的肠造瘘干预。观察组患者在该手术治疗基础上行预防性肠造瘘干预。于患者手术中关闭盆底之后,于腹部右中下侧行一切口。在距离回盲部大约20~30cm的位置拖出回肠,拖出长度控制在5~7cm左右,远端关闭,以电刀在患者近端肠壁位置行约3cm左右的开口,作为预防性肠造瘘口。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率,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6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吻合口瘘患者共计2例,观察组的吻合口瘘率为3.33%;对照组的60例患者当中共计出现14例患者吻合口瘘,对照组的吻合口瘘率为2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当中出现切口感染者2例、腹腔感染者1例、尿潴留者1例,未出现腹部感染及肠梗阻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为6.67%;对照组的患者当中出现切口感染者5例、腹腔感染者2例、尿潴留者3例、肺部感染者3例、肠梗阻者1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23.33%,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住院资料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14.35±2.27)d,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26.37±3.16)d,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低位直肠癌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临床治疗中通常以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是治疗该类疾病的常用术式,但是该手术方案中患者手术后的吻合口瘘率较高,这对于手术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患者预后及康复,并且也延长了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极大的增加的患者的生活经济负担,也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吻合器的应用,许多直肠癌患者开始采取保肛手术治疗,虽然患者的保肛率上升,但是与患者低位吻合相关的问题也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特别是术后常出现的吻合口瘘现象[3]。行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容易出现术后综合征,例如术后早期的便急和便频现象,肛门失禁以及排便不尽现象等,患者手术后1年内,特别是术后的3~6个月内以上症状最为明显,甚至有患者每日的排便次数可达10~20次左右,有报道指出,有大约30~50% 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肛门失禁,因此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夜间正常休息,患者手术后不敢正常进食,并且伴随不同程度的肛周皮炎症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并且对于低位吻合的患者,由于担心术后出现过早排便而引发吻合口瘘,因此患者不能足量和及时的进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极大影响,因此降低患者术后吻合口瘘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重要环节及考虑因素。

临床研究中通常认为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手术使得患者的肠容量迅速减小,并且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肛门括约肌进一步紧张,使得吻合口的张力被增大,在患者排气和排便的过程中肠腔中形成巨大的压力,因此导致术后吻合口瘘[5]。由于患者接受低位直肠癌手术之后出现吻合口瘘并不能有效的提前预测,因此有研究认为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应该给予患者失功能造口,但也有研究认为行功能造口并不能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因此需要行二次手术对患者实施造口关闭,但这种治疗方案中患者需要忍受更大的痛苦,患者的接受度较低,临床可行性较低。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行预防性肠造瘘来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施预防性的肠造瘘该组患者的吻合口瘘率被控制在3.33%,显著低于未行预防性肠造瘘对照组的23.33%。刘兆礼等在其同类研究中也发现通过对患者实施预防性肠造口患者的吻合口漏率显著降低至6.21%,明显低于未行肠造口患者的32.26%,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可以进一步印证本次研究结果。针对行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实施预防性肠造瘘的手术操作方式比较简单、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仅为6.67%,而对照组为23.33%(P<0.05)。本次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通过采取预防性肠造口不仅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率,并且能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这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14.35±2.27)d,而对照组为(26.37±3.16)d。通过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也将显著降低,因此患者对于该手术方案的接受程度更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針对行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肠造瘘有利于降低患者吻合口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率,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促进作用,该手术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王伟峰.末端回肠置管造瘘术防治直肠癌同期放化疗后术后吻合口瘘[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8(01):43-45.

潘筱芳.综合性护理在低位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08):75-76.

[3]李建业.预防性横结肠造瘘与末端回肠造瘘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10):1439-1443.

[4]李建群.预防性肠造口在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9):58.

[5]姬洪涛.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中作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6):556-558.

猜你喜欢

直肠癌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手术后的应用探讨
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CT与MRI检查的应用效果对比
舒适护理在甲状腺手术后早期应用
补充维生素D或可预防结直肠癌
关于结直肠癌,这些知识须知道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直肠癌便血与痔便血的异同
结直肠癌预防及治疗10年进展研讨会在沪召开
不要让痔疮成了直肠癌的“庇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