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

2018-10-31阳俊葛凯任元亮吴凤英杨丽兰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磁共振应用价值

阳俊 葛凯 任元亮 吴凤英 杨丽兰

【摘 要】目的: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间收治的80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80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及T2W1序列扫描,另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其他序列扫描。扫描后对影响结果进行医学分析。结果:在15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中,有14例患者检测后显示为高信号,阳性率为93.33%;在65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中,经T2W1序列和T2WF-FLAIR序列扫描中有58例患者表现为稍高信号,阳性率为89.23%,DWI序列扫描检测有65例患者显示高信号,其阳性率检测为100.0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超急性期脑梗塞;应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DWI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80 cases of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Infarct patients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Mr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sequence and T2W1 sequence were performed in 80 patients with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ddition, other sequence scans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ctual condition. Med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was performed after scanning. Results: of the 15 patients with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14 showed high reliability after examination. In 65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58 of the 65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howed slightly hyperintense signal, 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89.23%. Conclusion: diffusion weighted Mr imaging (DWI) technique 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pplication value

【中圖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在临床治疗中,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多发、常见的疾病,患者由于脑部缺血形成的脑组织坏死被称为脑梗死,其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疾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对该类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治疗效果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几年新发展出一种技术,那就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其能够无创伤的在活体中对分子弥散运动进行评价。本研究即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塞进行临床诊断,探究其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间收治的80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所有患者年龄范围为34岁到9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7.3±5.24)岁。80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呕吐 、偏瘫、行走不稳、言语不清等。有15例患者为发病6小时内检查出,剩余的65例患者都是在发病6小时到24小时之间检查出。另外,所有患者均排除非血管性疾病干扰因素,一般临床资料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选用Philips Intera 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影像扫描。对于疑似急性脑梗塞患者首先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及T2W1序列扫描,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其他序列扫描,例如进行T1WI、T2WF-FLAIR等序列扫描。进行DWI扫描,其参数设定为:TR:shortest;TE:90ms;b值设定范围在0s/mm2到1000s/mm2之间;激励次数NEX设定为1;扫描时间为32秒;横断面扫描,扫描层厚6mm,层间距1mm,层数18帧,FOV为190mm*230mm。采用T2W1序列进行扫描,其参数设定为:TR:45ms到650ms之间;TE:15ms;横断面扫描,扫描层厚6mm,层间距1mm,层数18帧,FOV为190mm*230mm。

1.3 统计学意义

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加以表示;实验对比差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成像技术检查,发现在发病6小时以内超急性期脑梗塞的15例患者中,T2W1序列扫描结果显示均未阴性,T2WF-FLAIR序列扫描未见扫描明显;使用DWI进行扫描,有14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均显示与梗塞病变区一致的点状、片状态极高信号,而且ADC值下降,经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塞,阳性率为93.33%。

经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成像技术检查,发现在发病在6小时到24小时之间的65例患者中,T2W1序列和T2WF-FLAIR序列扫描中有58例患者表现为稍高信号,阳性率为89.23%,DWI序列扫描检测有65例患者显示高信号,其结果更加的精确,范围更大,阳性率检测为100.00%。

3 讨论

脑梗塞的形成原因是因为脑部缺氧、缺血而造成的脑组织坏死,大脑中的血管动脉硬化后造成的血管内部堵塞。以时间段为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分别是急性和非急性。急性脑梗塞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治疗才有可能对缺血、缺氧区域进行及时的治疗和补救,将堵塞范围控制到最小;非急性脑梗塞则是患者的缺血、缺氧区域形成病灶,出细胞变大趋势的现象。而超急性脑梗塞的发病时间一般在6小时以内。针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应该抢分多秒,否则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致使患者死亡。

常规CT成像检查通常很难发现细小的脑梗塞现象,尤其对于24小时内发病的急性脑梗塞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而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则能具有很好的组织分辨率,在不对患者进行创伤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检测出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情况,是目前的唯一检查办法。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当脑部受到缺血、缺氧后造成的血管堵塞的一段时间内,患者体内的分子变化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检查下,会出现明显病理变化。

目前医学界对于脑缺血是弥散受到限制的明确生理学基础仍然不够明确,但多数实验表明,其与细胞毒性水肿有着密切的关系。脑部缺血、缺氧,会使得能量代谢产生直接障碍,抑制质膜上Na+-K+-ATP 酶的活性,形成细胞内高渗状态,导致细胞内有大量水份进入,缩小细胞外间隙,形成细胞毒性水肿。在几小时后,组织细胞出现坏死情况,血脑屏障遭受破坏,增加蛋白质通透性,组织间隙水份增多,细胞外间隙越来越大,最终形成血管源性水肿。DWI上显示的高信號就代表着细胞毒性水肿,其是对脑细胞功能状态的反映,高信号的内涵在于细胞的弥散性功能的降低;T2WI上的高信号则代表着血管源性水肿,其反映的是组织内水含量的形态变化状况。二者是从不同的角度上反应的组织内的变化情况。因为组织的形态变化常常要晚于组织的功能性变化情况,因此对于超急性期脑梗塞只能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检测,在T2WI中则不能显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是反映分子弥散性特征的唯一成像方法,其对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的特异性反映程度高达85%—100%,敏感性高达50%—94%,显示的高信号即是梗死区水分子弥散运动的受限状况。通过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扫描,在发现小的新梗死灶和区分新旧不同的梗死灶等方面,与MRI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成像更加的清晰。尤其是针对超急性期脑梗塞来说,其灵敏度甚至达到100%,特异度达到86%。相比较MRI检测所达到的灵敏度18%来说,二者不可同日而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对超急性脑缺血病灶进行快速的鉴别,并能区分新旧灶。根据医学相关报道,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患者缺血160秒后就可以找到病灶所在。通过本文的临床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超急性期脑梗塞疾病在临床实践中是一种十分容易发病,并且致残率、致死率很高的疾病。尽早的发现、诊断对于早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医学技术手段还无法对DWI上显示的代表着梗死核心区的高信号区域进行恢复,但是DWI可以通过成像技术在脑缺血未造成根本性损害之前通过静脉或介入溶栓等手段解除血管阻塞 ,改善患者脑部缺血、缺氧的危急状况,防止梗死灶的进一步增大,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本文通过对本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间收治的80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实验研究,证明了在文献报道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于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的临床意义,虽然限于样本数量有限,但对于加深该领域的研究,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结果证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张沁, 买买提明.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与分析[J]. 新疆医学, 2014, 44(6):86-87.

张沁, 买买提明.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与分析[J]. 新疆医学, 2014, 44(6):86-87.

周婷, 白艳, 王刚.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体会[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3):561-562.

猜你喜欢

磁共振应用价值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瑞典研究人员将核磁共振时间缩至1分钟左右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