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8-10-31王建明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

王建明

【摘 要】目的:分析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于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70例,对照组行康复训练,于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针灸;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hemiplegia.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nd improve their daily life ability.

Key words acupunctur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troke hemiplegic; limb movement function; daily life ability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脑卒中是多种脑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与死亡率,并且有大多数患者伴隨有偏瘫现象出现,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影响[1]。脑卒中是导致患者偏瘫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上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有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运动能力丧失现象,这会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为此,本研究联合康复训练、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干预,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60.25±12.12)岁,共35例,男性23例,女性12例;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分别有14例、21例;病变位于小脑区、皮质区、基底节区患者分别有3例、12例、20例;右侧偏瘫、左侧偏瘫患者分别有17例、18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0.68±12.29)岁,共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分别有15例、20例;病变位于小脑区、皮质区、基底节区患者分别有2例、11例、22例;右侧偏瘫、左侧偏瘫患者分别有16例、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康复训练):(1)肢体摆放:每隔两小时将患者体位变换一次,仰卧位与侧卧位交替,使其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肢体处于高功能位,避免关节拘挛。(2)上肢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将双手握紧,充分外展拇指,最大程度上向前伸展双臂,以此来达到臂挺肘伸的效果;通过健侧手将患侧上肢拉动,以此来进行被动锻炼。(3)翻身训练:向患侧翻身时,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双手保持叉握状态,患手拇指压在健侧上方;伸直双上肢,指向天花板,屈曲下肢;向患侧摆动双上肢,对惯性进行利用,以此来促使身体向患侧翻;将健侧下肢向前方跨,指导患者采用患侧卧位。向健侧翻身时,指导患者保持仰卧状态,健侧脚将患侧小腿勾住,通过对惯性进行利用,促使身体向健侧翻。(4)坐位平衡训练:如果患者能够进行自主运动,部分肌力恢复,便可以指导其进行坐起、坐位平衡训练,具体方法为: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偏瘫腿放置在床边外,屈曲膝关节,健侧手从身体横过,于偏瘫侧用手将床推动,并且将躯干旋转,患者促使自己处于坐位。等到患者熟练坐起动作最后,便可以开始指导其进行坐位平衡训练,指导患者向肘部支撑一侧倒向,一直到肘部与治疗床进行接触,然后再将身体坐直。(5)站立及行走训练: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上,双手叉握,训练者一手扶持患膝,一手放在患者臀部,嘱患者上身前倾,抬臀站起,尽量站直,并用患腿负重,健腿迈步,逐渐过渡到行走训练,并注意纠正异常姿势。(6)日常生活作动作训练:对患者进行刷牙、沐浴、如厕、穿衣服、移动以及进餐等日常活动训练,促使患者生活能力提高。

观察组(康复训练+针灸治疗):康复训练方法与对照组一样,在此基础上,要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以 手、足三阳经为主,上肢取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等穴位;下肢取环跳、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行间等穴位;头面部取风池、人中、地仓、太阳、迎香、印堂、百会等穴位,采用补泻迎随的针灸手法对患者进行辨证施针治疗,每天治疗1次,1个疗程为7天,连续对其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MA(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价,具体为:严重运动障碍(50分以下);明显运动障碍(50-84分之间)、中度运动障碍(5-95分之间)、轻度运动障碍(96-99分之间)。

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I(Bathel指数)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十项,总分为100分,评定标准为:极严重功能障碍:0-20分以下;严重功能障碍:20-45分;中度功能障碍:50-70分;轻度功能障碍:75-95分;100分表示患者基本上能够自理生活。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疗效评定:经过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均没有得到改善,肢体功能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为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肢体活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限,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改善为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肢体功能活动没有受到限制,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改善为显效。有效、显效率相加得到的总和即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在SPSS19.0软件包中纳入数据,差异分别用t或者卡方来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治疗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FMA、NIHSS、BI对比,P>0.05。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FMA、NIHSS、BI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相较于对照组的71.43%更高,P<0.05。具体为: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為71.43%。

3 讨论

脑卒中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病率,属于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变,病程较长,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等症状。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结局进行评定时,已经不再局限于功能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对其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功能、社会、精神、躯体功能评定同样进行了高度重视[2-3]。临床上对该疾病进行治疗时,现代医学通常主张采用药物治疗方式,常见的药物包括胞磷胆碱钠胶囊,银杏叶胶囊等,以上药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是治疗后同样存在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难以获得确切的治疗效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医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也获得了一定成果,中药内治方式包括中药汤剂辨证内服,外治方式包括中医康复训练、针灸以及推拿等。研究显示,联合应用传统中医针灸治疗法与现代康复训练法,能够促使患者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改善。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FMA、NIHSS、BI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相较于对照组的71.43%更高,P<0.05,可见中医针灸治疗法与现代康复训练法联合应用的效果显著。我国中医认为该疾病病机脏腑精气亏虚为本,风、火、瘀、痰为标,在治疗上应该遵循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的原则。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取穴通常会遵循“治痿独取阳明”、“风取三阳”的理论。本研究中所选各穴位中,三阴交属于足三阴经交会穴,对其进行针刺治疗,能够发挥出补脑生髓、滋肾填精、抑肝潜阳、滋补肝肾的功效;阳陵泉属于筋之会穴,对其进行针刺具有舒筋壮筋的功效;血海穴属于活血化瘀、生血要穴;针刺足三里具有扶助正气、益气养血的功效;针刺环跳穴能够舒筋止痛、健脾益气;针刺手三里,具有清热明目、通经活络的功效;曲池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主要治疗上肢痿痹;地仓属于足阳明胃经穴,对其进行针刺具有行气活血功效,能够对肢体功能恢复进行有效促进;印堂穴属于督脉经穴,具有清利头目、开窍通鼻的功效;百会穴属于诸阳之会,对其进行针刺具有醒脑开窍的功效。总而言之,对以上各种穴位进行针刺之后,能够发挥出消肿除痹、舒筋活络的功效。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对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行进一步促进,促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猜你喜欢

脑卒中偏瘫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依从性中的应用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