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8-10-31昌万杰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疗效

昌万杰

【摘 要】腹股沟疝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接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临床通常分为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直疝。患者腹壁肌肉强度降低,引起腹股沟疝主要原因为腹内压增高,患者肌肉萎缩,腹壁薄弱导致腹股沟区更加薄弱,体内血管或子宫圆韧带穿过,为疝形成提供通道。由于部分老年人便秘、前列增生所导致的排尿困难,影响腹压增高,为疝提供动力。临床治疗方式通常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现已成为较为可靠的方式。本文现将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综述如下,为临床后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腹腔镜;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腹股沟疝已经成为我国临床常见疾病。患者临床特点为腹股沟区出现肿块,仅在患者发生站立、劳动与跑步时出现,平卧或用力压时肿块可消失[1]。而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会逐渐增大,影响患者行走与日常生活。而滑动性斜疝临床特点为较大且不能完全回纳,患者通常会出现消化不良与便秘等症状[2]。嵌顿性疝发生于患者劳动或排便时,当腹内压增高,患者疝块增大,有明显疼痛,伴随恶心呕吐等,情况情急需要及时处理。临床常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仅限于年龄较小患者,而手术治疗方案较多,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1 近年来临床治疗形势

腹股沟疝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高发群体为婴幼儿与老年人,男性会高发于女性。根据疝环与动脉之间的关系能够分为斜疝与直疝,斜疝的发生率会相对较高。腹股沟疝的临床因素较多,多发于老年人,主要由于年龄不断提升导致机体的器官功能出现下降,腹肌不会得到锻炼,出现肌肉萎缩退化后发生前列腺增生或肥大的情况[3]。但有研究显示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腹横筋膜缺损,治疗这一疾病的关键就在于对腹横筋膜的修复,能够有效规避并减少术后复发的情况。

现临床常分为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术。近年来腹腔镜在我国运用较多,在有效手术的同时,减少患者创伤,降低术后恢复时间,达到较高的临床目的[4]。通过向四周分散增高腹内压能够显著达到消灭深环口,达到正常解剖层次,无张力,减少术后疼痛,患者创伤小,复发率低。手术空间较大,解剖清晰,有利于术后恢复,患者疼痛轻,有效治疗疾病。但是后期就该种治疗方式提出了一些疑问,导致临床目前尚未完整的治疗方式。

2 无张力修补概念

无张力修补通过在人工合成的网片上,进行技术的创新,将其补片的边缘缝在腹壁筋膜的组织上,使得补片与组织能够融合,形成一个复合体,通过对补片伸展性的不同进行应用,使得人体在直立时的腹压与腹肌收缩能够顺应生理需要进行改变[5]。且患者在术后6-24h之内,均能够下床活动,且切口的疼痛较为轻微,术后不需要进行止痛。

另外手术补片的缝合固定,能够保持适度的隆起或松弛,有效避免缝合时造成的张力变化。有学者通过对比腹腔镜下的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和腹膜前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有效验证了手术补片的效果。腹壁的张力下腹肌的生理功能变化属于正常表现,而在非静息状态下,进行手术补片仍然无法达到消除腹壁所造成的张力问题[6]。而随着临床的不断发展,疝环充填术能够使得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得到发展,有效保证了缺损区域内填充物随着腹肌的收缩,实现自由的伸缩,使得顺应性效果更佳,有效降低复发率。而应用聚丙烯非编织以及编织补片,在局部麻醉的无张力修补手术中,疗效显著;但患者术后会出现慢性疼痛的情况,并存在一定的异物感[7]。

3 在术式上的技术进展

由于疝环充填式的疝修补术式与无张力疝修补操作较为简单,且临床疗效较高,手术的安全性较高,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中较为主流的术式。当无张力的疝修补相关概念被提出后,该项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根据手术方式与手术路径,大致能够分为两类,其中一个为筋膜前的补片修补前入路手术,另一个为腹膜前的补片修补手术[8]。术式的技术进展后,Millikan新技术能够在网塞的疝修补术的进步,不需要向以往手术中考虑内瓣修剪问题,而Millikan手术能够通过网塞单针进行缝合,实现较好的固定,同时不会依赖网塞的缝合,使得植入后固定较为可靠。且网塞的体积较小,能够避免大网塞过度填充所造成的异物感。

此外腹腔镜的微创术不断应用于疝修补术中,腹腔镜手术主要包括TAPP、IPOM与TEP三种修补技术。其中TAPP是经腹腔的腹膜前修补术,IPOM是腹腔内的补片修补术,TEP则代表完全腹膜外修补术。有学者通过对三种术式进行研究,由于手术技术含量较低,患者仅需要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并不需要特殊的手术器材。腹腔镜的疝修补数对于腹腔镜手术治疗,优势并不明显,目前应用更加广泛的还是开放式或无张力疝修补手术。

4 临床需要重视的问题

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因此围术期的疼痛轻成为临床疝修补手术治疗的统一方向。在临床研究中,无张力疝修补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且相关修补材料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在技术上不仅仅是补片与修补的问题,临床医师在手术中需要具备良好的外科功底,手术经验需要相对丰富。因此对于疝的诊治标准需要重视,不断提高治疗水平,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得手术复发率不断降低。

小结:腹股沟疝气的手术治疗在临床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通过最初的前路张力修补手术逐渐发展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治疗明显得到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无张力修补术在手术时间与疼痛情况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已经能够在临床得到普及。

参考文献

李义亮,王志,克力木等.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8):928-931.

葛永祥,刘庆宏,曹赣等.腹腔镜全腹膜外不钉合补片植入术与经腹股沟腹膜前补片植入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9):99-100,103.

王刚,沈根海,高泉根等.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7):1646-1648.

刘意,钱峻,吴建波等.免固定与钉枪钉合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3):90-91.

李发根,陈志豪,刘艺辉等.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与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2):2250-2251.

仝传志,阿吉木·阿不力克木.腹腔镜微创术式与 Lichtenstein 修补术治疗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6):573-576.

王桐生,丁磊,赵爱民等.腹腔鏡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2):118-121.

孙刚,赵英男,李冬等.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术、平片及疝环填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4):348-350,365.

猜你喜欢

腹股沟疝腹腔镜疗效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门脉高压大量腹水合并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