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分析

2018-10-31徐素华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转运护理风险管理

徐素华

【摘 要】目的:探究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增强护理风险管理对降低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效果。方法:自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急诊收治的286例危重患者作进行研究分析,將此286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风险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风险的发生率为2.09%,对照组急诊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风险发生率为9.7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对于降低患者风险发生率,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价值,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2

急诊危重患者在病情稳定控制之后需要转运至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治疗,由于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因此,患者转运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影响患者的治疗[1],因此在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护理风险的管理,本次研究自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急诊收治的286例危重患者作进行研究分析,将此286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探究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增强护理风险管理对降低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急诊收治的286例危重患者作进行研究分析,将此286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143例,男83例,女60例;年龄36-89岁,平均年龄(53.98±4.26)岁;对照组患者143例,男81例,女62例;年龄35-88岁,平均年龄(54.41±3.1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2]。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所有参与转运人员需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具备处理各种紧急时间的能力,患者转运前需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紧急处理措施,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疏导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详细检查患者转运过程中所有需要使用的转运仪器,转运之前与接收科室做好沟通工作,提前做好转运准备[3];②转运过程中始终帮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患者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颠簸情况,时刻关注患者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有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处理,保持患者呼吸系统通常,及时清理道中的各种分泌物,确保各个管道的通畅;③患者平安转运到目的科室后需尽快完成交接工作,详细向目的科室介绍患者的疾病情况、检查结果、用药记录以及护理方式。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急诊为重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②统计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转运过程中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信息均使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通过x?进行检验,通过t进行检验, P<0.05时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风险的发生率为2.09%,对照组急诊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风险发生率为9.7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及家属转运过程中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在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调查好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风险主要指的是患者在院内接受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的各个阶段均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护理风险,每项护理风险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首先要识别评判护理过程中可能对医患人员造成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急诊为重患者病情都较为严重,疾病类型较为复杂,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及患者家属所承担的心理压力普遍过高,情绪变动较大,在转运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窒息、心脏骤停、导管滑落堵塞、心率失常、血压波动过大等情况,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责任更重,如何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于提升患者转运中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风险的发生率为2.09%,对照组急诊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风险发生率为9.7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护理风险管理对于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可知,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对于提升患者转运质量,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风险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徐凤霞.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5):127-128.

周嫦.改良SBAR转运护理记录单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统计,2017,24(5):393-395.

张旭.浅论优质护理在对急诊科危重患者进行住院转运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6):221-222.

猜你喜欢

转运护理风险管理
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的临床应用分析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产妇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