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丹蕾教授治疗胸痹心痛临证经验

2018-10-31张学宏魏丹蕾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辨证论治

张学宏 魏丹蕾

【摘 要】胸痹心痛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魏丹蕾教授在“阳微阴弦”总病机指导下,认为胸痹心痛是本虚标实之证。同时结合岭南气候及饮食体质特点,魏师认为气虚痰浊血瘀为胸痹心痛的重要病因病机,亦是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临床辨证运用活血化瘀、通阳化痰、益气扶正之治法,疗效确切。

【关键词】胸痹心痛;阳微阴弦;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胸痹心痛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病证。轻者胸闷如窒,呼吸欠畅,心前区、膺背肩甲间隐痛、绞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经休息或治疗后症状可迅速缓解,但多反复发作;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持续不能缓解[1]。魏丹蕾教授,广州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笔者有幸师从魏师,吾师善于运用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等老年性疾病。现将吾师治疗胸痹心痛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1 临证经验:

导师魏丹蕾教授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研究博深,在“阳微阴弦”病机指导下,有切身临床深入体会。“阳微阴弦”是仲景用典型的脉象变化,说明胸痹心痛的病机关键,是张仲景对胸痹病因病机的概括,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乃本虚标实之证。“阳微阴弦”强调了胸痹是本虚标实之证。结合胸痹心痛而言,阳微可考虑为正虚,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而阴弦即痹阻之阴邪或实邪,主要指寒、痰、瘀,还可兼有气滞,因此冠心病的辨证论治绝非活血化瘀一途,仲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医门法律·中寒门》:“金匮论胸痹有微甚不同,微者但通其上焦不足之阳,甚者必验其下焦厥逆之阴,通胸中之阳。因此在临证治疗时以扶正祛邪为原则,祛邪以通阳宣痹为主,扶正以温阳益气为要。

1.2 辩证论治

在“阳微阴弦”总病机指导下,结合胸痹心痛而言,阳微可考虑为正虚(气血阴阳亏虚),而阴弦即痹阻之阴邪或实邪,认为冠心病的辨证论治绝非活血化瘀一途,拓宽了我们临证辨证思路。同时结合岭南湿温气候特点,土卑地薄,易伤脾胃,痰湿内生;同时南方人喜用饮用凉茶,夏季时间较长,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寒邪最易伤人之阳气。因而导师认为气虚痰浊血瘀为胸痹心痛的重要病因病机,亦是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临床辨证运用活血化瘀、通阳化痰、益气扶正之治法。

2 验案举例

2.1 医案

1:患者覃凤珍,女,54岁,因“突发左胸部疼痛1天”于2017-4-20门诊诊治。昨晚突发左胸部疼痛,闷痛感,多为活动后出现,持续几分钟可自行缓解,无嗳气反酸,无大汗淋漓。既往有高血压,心肌劳损,否认糖尿病病史。辅助检查:血脂四项均高,血糖高,心电图T波改变。舌淡红,苔白,脉沉。中医诊断:胸痹;证候诊断:痰浊痹阻;治法:通阳行气,化痰散结。处方:瓜萎皮15g,法半夏10g,薤白15g,丹参15g,砂仁6g,木香10g,郁金15g,枳壳15g,桔梗15g,桃仁10g,炙甘草10g,桂枝6g。3剂,水煎服,日一剂,饭后温服。2017-4-24二诊:服药后患者胸痛明显减轻,现血压偏高,口苦,无嗳气反酸,无大汗淋漓。舌淡红,苔白,脉沉。处方:法半夏10g,竹茹15g,枳实15g,陈皮10g,炙甘草6g,茯苓15g,黄芩15g,丹参15g,桔梗15g,桃仁15g 枳壳15g,赤芍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饭后温服。2017-5-8三诊:服药后患者胸痛明显减轻,现血压偏高,无嗳气反酸,无大汗淋漓。舌淡红,苔白,脉沉。原方基础上去黄芩,加党参15g,3剂而愈。

此案患者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病、心肌劳损病史,此次体检发现血糖亦有升高,有诸多胸痹心痛高危因素。《金匮要略》指出胸痹心痛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上焦阳虚,阴邪内盛,阴乘阳位,痹阻心阳。患者痰浊内盛,阴乘阳位,清阳失旷,痰浊上阻清窍,发为眩晕(高血压病);痰浊阻滞,津液不能上乘,发为消渴(糖尿病);痰浊血瘀,不通则痛,发为胸痹心痛。故一诊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行气活血之品,以通阳行气,化痰散结。二诊患者胸痛明显减轻,通阳化痰之品多为温药,有化热之象,兼见口苦,予温胆汤少予清热之品,兼以活血化瘀,取得较好疗效。

2.2 医案

2:患者魏新华,男,65岁,因“反复胸闷伴心悸1月”于2015-7-2门诊诊治。近1月出现活动后胸闷,经休息或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可自行缓解,伴有阵发性心悸,15/6心电图: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逆钟向转位。予门诊诊治服用药物后胸闷、心悸缓解,自觉口干,有痰, 纳一般,眠差,二便正常。既往高血壓病病史。舌淡,苔白,脉细。辅助检查: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发作性ST-T改变。中医诊断:胸痹心痛;证候诊断:脾虚痰湿;治法:通阳宣痹,益气除痰;处方:瓜蒌皮15g,薤白10g,法夏10g,枳实15g,生地30g,丹参15g 桂枝10g,炙甘草10g,竹茹15g,党参10g,桔梗12g,玄参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饭后温服。2015-7-20复诊患者胸闷心悸已除,仍口干有痰,纳眠改善,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弦。原方基础上去桂枝、玄参,枳实改为枳壳,加黄连,取黄连温胆汤之意,3剂诸症悉除。

此案患者以胸闷、心悸为主症,口干有痰,结合舌脉,辨证为胸痹心痛(脾虚痰湿)。《金匮要略》总结胸痹心痛病机为“阳微阴弦”,为本虚标实之证,针对病情轻重提出不同方药治法,痰瘀痹阻之证,“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结合岭南湿温气候,易耗气伤津,且潮湿多雨,湿热合邪,易致脾胃损伤,易生痰湿之邪;而胸痹心痛好发于老年,老年人多有阳微气虚之证。导师魏丹雷教授临证中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多有发挥。瓜蒌、枳实、半夏、竹茹化痰散结,宣痹降逆;薤白、桂枝通阳散结;党参、炙甘草益气健脾;桔梗宣肺化痰,以调升降之气机;丹参活血化瘀;生地、玄参润肺化痰,以助运化痰液。胸痹心痛已愈,有化热之象,枳实改为枳壳,加黄连,取黄连温胆汤之意,以清化痰热,益气通阳宣痹。

猜你喜欢

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论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转变及预后影响观察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
中医辨证论治过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