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妊娠期心脏病的护理

2018-10-31刘春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护理方法妊娠期心脏病

刘春

【摘 要】妊娠期心脏病作为妇产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根据情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妊娠期前孕妇就存在心脏病,一种是妊娠期引发的心脏病。妊娠期心脏病临床主要表现以患者劳累过度、平卧难、咳嗽等症状为主,部分患者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威胁到孕妇妊娠期安全性。因此,为提高妊娠期心脏病孕妇生存率,改善分娩结局,我院对于妊娠期心脏病孕妇采取常规、用藥、心理、生活等护理,有效提高妊娠期心脏病孕妇及胎儿的安全性。

【关键词】妊娠期;心脏病;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妊娠期心脏病作为威胁孕妇及胎儿安全的主要因素,为孕妇早产、围产儿死亡率增加提供可乘之机[1]。为了有效将孕妇及围产儿安全性提供,护理方法优化,护理监测必须加强重视程度。现将本院对妊娠期心脏病孕妇的护理进行如下报道。

1 护理现状

目前国外临床中对妊娠期心脏病患者护理,以患者焦虑抑郁护理为主,而国内的临床实践则表明,患者人际关系敏感性、焦虑、抑郁、恐惧及偏执据对于患者病情存在不可估量的影响。而在相关文献中,在患者围产期、妊娠期及分娩期等不同时期采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生产不利因素,稳定患者的病情。因此,本院对于妊娠期心脏病患者护理,以国外国内众多学者研究成果,对于本院收治的妊娠期心脏病患者护理进行完善,最终形成健康教育、心理、环境、生活、吸氧、病情及用药、预防等为一体的系统性护理,且经实践,取得显著的成效,有效果缓解患者的病情,有效降低患者分娩危险性。

2 护理具体方法

2.1 健康教育

妊娠期心脏病孕妇住院后,护理人员首先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病因,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开展健康教育护理,将妊娠心脏病发病机制、发病后果,护理措施、注意事项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同时每日利用医院内多媒体设备将妊娠期心脏病疾病知识、预防措施进行反复性播放,潜移默化的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进而提高护理配合度。

2.2 心理

患者面对医院陌生环境难免产生焦躁不安情绪,加上患者被确诊,产生恐惧、抑郁等情绪,严重影响到患者妊娠护理效果[2]。因此,护理人员根据妊娠期心脏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情绪严重化程度合理定制心理护理方案,经过一对一倾听心声交流或者家人、朋友倾诉,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同时叮嘱患者家属避免将沉重性话题,以便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为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播放一些生动、轻柔的儿歌,转移患者注意力,让患者减轻焦虑、恐惧等心理。

2.3 环境

护理人员加强对于患者住院环境的护理,环境以干净、整洁、安静为主,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关照度,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确保治疗和护理操作的顺利开展;另外避免家属影响到环责,每日限制探视次数。

2.4 生活

根据患者生活、饮食、运动习惯,合理安排活动、饮食计划,一边保持患者身体热量;另外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监测,合理性安排运动,以便保障患者分娩时的顺利性[3]。

2.5 吸氧

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主诉重视程度,严格按照护理规定,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检测,继而调整吸氧浓度、时间,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5%,必要时吸氧应高流量加压。

2.6 病情

首先,按时巡查病房,对患者生命体征和自觉症状进行监测、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均上报处理;为应对突发事件,提前做好护理预防措施,预防并发症的急救准备工作。其次,按时对患者胎儿进行胎心监测,每隔两小时一次;同时对患者指导胎动自数方法,并督促患者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确保每日三次。同时对于患者的子宫张力、阴道是否流血进行观察,以便避免产后出血等事件发生。第三,针对患者水肿现象进行观察,并观察患者的体质量、宫高、腹围,以便控制水肿消涨情况。第四,对于患者全天内的液体摄入、尿液排量进行记录统计,以便确保患者补药用药合理性安排。

2.7 用药

根据妊娠期心脏患者严重程度给予镇静、降压、利尿等不同药物治疗。药物使用前,护理人员一一了解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制定抢救方案,控制药物输液量,确保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2.8 预防

术后为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骤减腹腔内压等现象的发生,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加强心电监护,以及腹部切口、宫缩等检测,给予患者抗生素,做好保暖工作吗,避免肺部、呼吸道感染[4]。

3 讨论

妊娠期心脏病作为临床中致使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期心脏病常以先天或者风湿性心脏病出现,致使患者心功能受到严重受损,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心功能代偿能力和患者自身与胎儿的安全性。因此,为避免妊娠期心脏病孕妇出现心力衰竭等现象,本院对于妊娠期心脏病患者采用常规、心理、生活、用药、病情等多方面护理,自患者妊娠32周开始,为确保患者心率和血容量正常,护理中制定合理性护理计划,严格监督患者按时休息,并避免激动化情绪或者沉重性事件影响,按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补充营养,纠正贫血等,另外避免给患者出现感染性疾病,提高住院环境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此同时,采取心理护理措施,通过倾听、家人情感交流有效将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甚至消除,同时为减少患者出现不良情绪,通过播放儿歌的形式转移患者注意力,有效减少患者不良情绪[5]。除此之外,给予病情及用药护理,根据严重性,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巡查时间、产妇子宫张力、胎心监测、水肿现象,液体输液规定进行,不仅有效稳定患者病情,还强化患者生产准备工作,为患者顺利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而药物护理,通过该护理,有效为患者病情稳定提供条件,而且还有效将患者药物使用安全性提高。

综上所述,对于妊娠期心脏病患者护理,应从心理、生活、健康教育、病情、用药等多方面的护理,有利于稳定患者病情,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产情况,确保母婴顺利度过危险期,保障患者及胎儿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于晓丽,李斌.晚期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心力衰竭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5):916-918.

潘慧.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的围产期护理[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26(a01):262-262.

张世丽,高春江.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分娩方式选择对不同心功能状态母儿预后影响及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8):2249-2251.

傅勤,林建华.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8(2):201-203.

沈漪.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意义分析[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17(A01):277-277.

猜你喜欢

护理方法妊娠期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肺挫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综合防治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