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地区经方加减应用的思考

2018-10-31李季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合方类方古方

李季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现一般称为经方历代医家的经方医案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因其浓缩、涵盖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各方面内容,故经方医案研究,对于伤寒论学、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及中医临床等均有重要意义。《伤寒》、《金匮》方,因其为经典故称之为经方。历代医家以仲景方为群方之冠,是方剂之鼻祖。经方以其疗效确切,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学术内涵深远,而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如何采用经方加减应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原则、三种方法。原则即辨证论治,通过对古方的加减应用,使其产生“增加新主治病证”的疗效。方法之一,是通过加减组成该古方的类方;方法之二,通过加减组成该古方的合方;方法之三,是只改变该古方组成药味的剂量而不增减其中的药味数目。

1 类方组成

所谓类方,始见于徐大椿的《伤寒类方》。徐氏将《伤寒论》中133方分为桂枝汤类方、麻黄汤类方、葛根汤类方、柴胡汤类方……凡12类。每类方都由主方加减派生而成,主方为纲,其余各方为目。柴胡汤类方是以小柴胡汤为主方派生而成的。

小柴胡汤的类方有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小柴胡汤( 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在《伤寒论》中,原本是针对平素胃肠功能衰弱的人,在外感病中期,当邪入“半表半里”时,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这一正不胜邪的病证而设立的。本方的总体效能为扶正祛邪、攻补兼施适用于虚实并存、寒热往来的病证。大柴胡汤是由小柴胡汤减人参,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是针对体质较好、邪在胸腹、心下痞硬、胸腹苦满寒热往来、烦躁便秘,而由小柴胡汤派生出来的,重在清热攻下,适于胸胁、上腹的实热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是针对平素体弱的人,在外感病后期,因为发汗、攻下等治法,进一步损伤正气时,出现胸胁满而微结、心烦、往来寒热、小便不利、头汗出、渴而不呕等这一正虚邪恋的病证,而由小柴胡汤加减组成的,即将小柴胡汤中的生姜改为干姜,去其人参和大枣,加桂枝( 或桂皮)、瓜蒌和牡蛎而成,重在温阳敛阴,兼以祛邪。以上类方的功效主治不同,小柴胡汤偏于虚热,大柴胡汤偏于实热,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则偏于虚寒。

2 合方组成

所谓合方,一般认为是由日本汉方医家所倡,日本在昭和年间实行了汉方药提取物制剂化,日本厚生省公布了50个汉方用于国民健康保健,汉方医师则针对复杂的病证,经常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汉方合在一起应用,这就叫合方。小柴胡汤组成的常用合方有柴芩汤、柴陷汤、柴胡桂枝汤、柴平汤等。柴芩汤为小柴胡汤与五芩散的合方,临床上常见的感冒样症候群兼有腹泻、慢性腹泻、肾功能障碍、妊娠中毒症、慢性肝炎、泌尿系感染等,往往出现食欲不振、干呕、口渴、小便不利、浮肿、腹泻等症状,柴芩汤即为此而设。小柴胡汤和五芩散组合在一起,能扶正祛邪、攻补兼施,适于寒热错杂、虚实兼有的复杂病证。柴陷汤则为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的合方,是针对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病毒性肺炎等病经常出现的胸胁痛、心下痞、咳嗽、吐痰等症状而制定的。这一合方能清热化痰,兼以扶正,适用于热多寒少、实多虚少的病证,柴胡桂枝汤则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身体瘦弱而神经质、并且常常容易患感冒的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更年期障碍等,往往出现头痛、低热、干呕、食欲不振、上腹不适或腹痛等症状,柴胡桂枝汤就适应这样的病。身体虚弱的诸多病证,都可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因为本方能温补中焦,凉解温散。以上小柴胡汤的三个合方的功效主治各异,柴芩汤偏于寒热错杂、虚实并有,柴陷汤偏于实热,柴胡桂枝汤则偏于虚寒。

3 剂量改变

方剂学中常以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和厚朴大黄汤为例,说明组方药味虽同,但是每味药的用量不同,则主治病证不同,甚至另立方名,这说明改变剂量也不失为古方加减应用的一种方法。小柴胡汤原本是一个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古方,如果增加其中柴胡、黄芩等药的用量,同时减少人参的用量,或者采用相反的加减法,都可以起到主治新病证的作用,而且此法比较简单。但是,中药的用量问题迄今仍是一个争论较多的复杂问题,不仅药典规定的最小有效量、最大用量以及中毒量没有完全经过科学实验的充分验证,从而不大被临床医师所重视,而且在现今的中医临床实际中,医师们依仗中药的毒副作用较小,有盲目加大药物用量的倾向,自以为药物用量的大小与其效果成正比,其实未必如此,日本当代汉方大家矢数道明通过实验总结说,附子3g,多了无用。即附子每次用3g,每日用9g,再加大用量,不仅不能加强疗效,反而会引起附子中毒,更不必说浪费药材、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现代中医学都正在由经验医学向科学医学迅速发展,对于绝大多数临床医师来说,或因科学研究条件受限,或因忙于临床医疗工作,要想研究创造一个自己的新方是很困难的。重要的是,应大量掌握经过验证的古方或成方,并能将其熟练地加减应用于临床,提高自己的临床疗效。除非遇到自己一时无方可用的疑难病证,一般不必根据君臣佐使的法则随证组合自己的新方。

由于岭南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仅风土人情、习俗气候不同,人的体质禀赋、饮食用药习惯亦不尽相同,因此岭南医学具有地方与时代的特色。岭南地区经方应用较多,且方法灵活,疗效卓著的经方有桂枝汤类方、柴胡汤类方、泻心汤类方、四逆汤类方、五苓散类方、麻黄汤类方、桃核承气汤、乌梅丸、薏苡附子败酱散、茵陈蒿汤、炙甘草汤、麦门冬汤、黄连阿胶汤等。岭南医家治病多沿用仲景原方加减化裁,或经方合经方,或经方合时方,或经方合特异药,常加用岭南药材,如鱼腥草、地龙干、木蝴蝶、鸡血藤、玄参、霍香、田基黄、五指毛桃(南芪)等。用药量比仲景原方轻,多为轻剂。特色:岭南地区经方运用特色:其一根据岭南特有的地理、气候、人文等特点,谨守方义,药因证用;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精心遣药,量随证变。其二拓展思路,经方变通;或一方多用,或多方合用,或加减化裁,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其三在充分掌握方义同时、运用思维、理论、经验及调查研究获得的材料,建立自己的“辨证观”及遣方用药思维,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猜你喜欢

合方类方古方
基于“气血水”学说探讨陈宝田教授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合方思路
柴胡类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肺心合方联合耳穴压丸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22例
基于属性偏序理论的李赛美教授运用柴胡类方思路探析
古方今用 验案存真(十一)
古方今用 验案存真(九)
古方今用 验案存真(七)
跨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