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治疗作用及效果观察

2018-10-31熊星辉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治疗疗效

熊星辉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以患者临床心理干预治疗不同方式分为各40例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心理干预治疗同时行心理干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患者的干预满意度。结果:经研究发现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改善程度相较观察组明显较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后临床满意率明显较差,观察组较优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行心理干预治疗,可以提升整体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本身的不良情绪,更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配合依从性。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在临床中行化疗不仅可以单独或联合运用,同时还能够对肿瘤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提升[1]。但是在临床化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呕吐、下降、恶心、腹痛、腹泻等临床不良反应[2]。在此过程中通过予以心理治疗干预尤为关键,由此本次研究探讨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恶性肿瘤。以患者临床治疗干预不同方式分为各40例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包括20例女,20例男,年龄为(53.8±5.4)岁,包括2例乳腺癌、6例结肠癌、8例宫颈癌、11例食道癌、13例原发性肺癌;观察组包括23例男,17例女,年龄为(52.1±4.8)岁,包括15例原发性肺癌、1例乳腺癌、5例结肠癌、10例宫颈癌、9例食道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及干预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干预基础之上行心理干预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在长期的放化疗治疗过程中,通常会形成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同时还会认为自身剩余时间比较短暂,因而出现低迷的依赖心理,甚至在放化疗的过程较久,因而很大程度带给患者痛苦引发失望心理。因此:(1)在化疗之前医护工作人员通过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仪器设备的具体操作运用方法,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针对性疏导,从而提升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信任度;(2)化疗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舒适度,首先要安排有序的时间,避免患者由于等待时间相对较久而引发的厌烦心理。其次在资料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憋喘、高热、疼痛等症状。通过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多食用蛋白质及维生素食物;(3)告诫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尽可能增强皮肤干预,采用温水清洗将皮肤擦干。并且将恶性肿瘤相关化疗知识有医护工作者逐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知识相关知识了解度。放化疗技术之后医护工作者通过依据具体检查结果,予以针对性指导,包括白细胞减少在饮食上指导患者予以针对性指导,在生活指导患者重视防护,预防感染。(4)增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了解,构造较为良好的住院环境,通过在心理干预治疗过程中,与音乐运动等手段相结合,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消除患者本身的心理障碍。

1.3 观察评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心理干预治疗之后,SAS、SDS评分相较,以50分为评分临界点,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心理干预治疗满意度,根据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利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使用 和t表示,分别行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改善相较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改善程度相较对照组明显较优,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满意度相较

对照组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后临床满意率明显较差,观察组较优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恶性肿瘤病发率在近些年来环境污染及不良生活环境影响,成为现下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患者由于在该病治疗期间,可能受到治疗、病情、经济负担等多方面变化影响,因此呈逐渐上升的心里负担趋势[3-4]。经本次研究发现通过调整患者的临床心理干预治疗方式,加强对患者的临床心理干预治疗。提升整体临床操作技能,提升整体干预成效,帮助患者改善内心的心理障碍等多方面。通过重视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重视健康宣教予以积极心理引导,从而积极安抚改善患者的恐惧、焦虑。研究结果证实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善程度相较观察组明显较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心理治疗干预后临床满意率相较观察组明显较低,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義(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行心理干预治疗,可以提升整体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本身的不良情绪,更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配合依从性。

参考文献

付皓云,王绚璇,甘宁.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5):3725-3726.

王丽萍,王剑英,崔晓梅,王晓红.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治疗作用临床观察[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5(05):274-276.

丁宇.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特点及其心理干预回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39):7951-7954.

梁云微,朱翠敏,李青山,等.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团体心理疗法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8):115-118.

猜你喜欢

恶性肿瘤心理治疗疗效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国内发展“婚外恋”心理治疗模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