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食管粘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8-10-31付岩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消化内镜治疗效果并发症

付岩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患者采取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胸腔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食管狭窄、食管穿孔以及创面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可以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镜;食管黏膜下肿瘤;黏膜切除术;治疗效果;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食管黏膜下肿瘤主要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组织的一系列消化道病变,其中平滑肌瘤最为常见,约占食管黏膜下肿瘤的60%以上,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上腹部疼痛等。临床常采用手术进行食管黏膜下肿瘤治疗,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大,影响患者的预后[1]。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本文观察分析了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7.5±8.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57.3±8.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取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如下:清除口鼻中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道畅通,患者采取侧卧位,静脉给药麻醉。充满CO2气体,其内镜前端需安装透明帽后进镜,明确肿瘤位置,离患者口腔侧5 cm处注射肾上腺素性生理盐水与靛胭脂,用HOOK刀将隆起黏膜切开,分离、直至显露病灶组织;用HOOK刀将瘤体及邻近组织分离;剖离肿瘤;并用圈套器将瘤体组织取出。大血管用止血钳行钳夹;而小血管则用氩气刀进行处理;之后电凝止血。对照组患者采取胸腔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如下:患者采取左侧卧位,静脉全身麻醉,健侧性单肺通气,操作孔取腋前线第5、4肋间和肩胛下角线的第8肋间,观察孔取腋中线第8、7肋间。下段食管肿瘤患者的操作孔取腋中线第8、7肋间与腋前线第7、6肋间,观察孔取腋后线第7、6肋间。置入操作器械,用胸腔镜电凝将纵隔胸膜切开,并将肿瘤邻近食管分离,包绕纱布与牵引,肿瘤肌层及肿瘤包膜用电刀切开,沿切开间隙钝性分离肿瘤,同时将其摘除。胃镜充气并在胸腔内注水,详细查看黏膜有无破损,之后食管基层实施间断缝合,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食管狭窄、食管穿孔以及创面渗血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部分观察指标比较 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如表2所示,研究组患者的食管狭窄、食管穿孔以及创面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食管黏膜下肿瘤指发生在食管黏膜层与非黏膜组织的一种消化系统病症,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骨后及上腹部隱痛不适、吞咽困难、进食不畅等[2]。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开胸手术治疗,但是该术式费用高且创伤较大,术后患者易并发严重并发症与后遗症。胸腔镜手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外科开胸术式,具有术后切口小及费用较低的优点,但是易破坏患者食管黏膜,增加创面出血、食管胸膜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于内镜下进行注射,分离病变黏膜下层与黏膜,并采取高频电刀将肿瘤完整切除的治疗方法,具恢复快、并发症少、创伤轻微的优势,实施黏膜注射后,可以极大降低穿孔的发生风险,而且填充足量的CO 2气体可防止其出现皮下气肿[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的食管狭窄、食管穿孔以及创面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22%。综上所述,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可以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孙趁意.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粘膜下肿瘤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5):78-79.

魏艳翎.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2):36-38.

李明英.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3):104-105.

猜你喜欢

消化内镜治疗效果并发症
消化内镜诊疗中引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
内镜治疗消化内镜诊疗相关性穿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预后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