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脑脊液检测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8-10-31曹茜茜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曹茜茜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脑脊液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人员选择我院42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42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研究起止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4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为观察组,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常规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升,其中最明显的为脑出血和原发性脑瘤。P<0.05。结论:脑脊液常规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病情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检测;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由侧脑室脉络丛生成分布在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依据中重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易感染区为脑脊液,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脑脊液发生病变后脑脊液中的成分也将发生变化[1]。因此对脑脊液的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选取42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与42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分析其脑脊液的检查结果,特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研究方式

1.1 基础资料

此次研究人员选择我院42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42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研究起止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4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为观察组,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为(41.5±5.6)岁,18例男性患者和24例女性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为(40.5±5.4)岁,22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CT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所有患者心肝肾功能障礙和患有其他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2]。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式

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穿刺,获取2ml的脑脊液标本,将获取的标本进行液体常规离心,保存在-20℃的环境中等待检验,选择统一的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采用酶学检测法测定脑脊液中的各项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以上操作均在无菌环境下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临床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脑脊液中的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指标。

1.4 统计学方式

本文中涉及统计学意义的均利用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各组间之间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则为,利用t进行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当p值低于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项酶物质指标比较见表1。

3 讨论

脑脊液能够保护脑部,调节颅内压,以及参与脊髓营养、脑组织物质代谢和代谢废物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病变会使酶学各项指标发生变化,因此测定脑脊液中酶活性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脑脊液中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是参与机体代谢的重要物质,乳酸脱氢酶(LDH)催化后可促进免疫调节、细胞代谢,会随着病情的不同程度而出现不同的差异性。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升,其中最明显的为脑出血和原发性脑瘤。 P<0.05。在脑出血的结核性脑炎等碱性磷酸酶(ALP)指标比对照组高,肿瘤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比脑炎患者低,说明脑脊液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能够分辨出不同的疾病类型,对疾病的诊断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脑脊液常规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病情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李桂霞.磁共振成像联合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9):910-913.

郭立超,李娇,魏晓龙.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6,31(4):33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