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2018-10-31张艳玲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手术

张艳玲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5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术前有效的心理疏导、合理的饮食指导、系统的术前检查及准备,以及术后精心治疗和护理,除1例出现皮下积液,2例出现患侧肢体水肿,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在12~15d痊愈出院。结论: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使乳腺癌患者减轻了心理负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能积极配合手术和化疗、放疗等,提高了治愈率。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手术;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外科手术仍是目前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法[1],外科手术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做好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文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 年10月间5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采取一系列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本组病例共52例,均为女性,年龄26~72岁,平均48.7±3.9岁,住院时间15~30d,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细针穿刺做细胞学检查或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2 方法 24 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全身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1.3 护理干预

1.3.1 术前护理

1.3.1.1 心理护理

乳腺癌对女性来说遭受的打击或许远远大于其他疾病,术前应对患者焦虑和恐惧得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手术及麻醉方式,了解在术前、术中、术后应该如何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用已治愈的病例,向其介绍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使其明白通过积极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使其消除顾虑、困惑,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同时动员患者亲属去关心、体贴患者,尤其是丈夫的情感支持非常重要,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自卑、忧虑、恐惧的心态中解脱出来,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检查及治疗[2-3]。

1.3.1.2 做好有关检查:

完善各项检查,保持乳房局部清洁,不要过渡挤压,摩擦。哺乳期患者应停止哺乳,妊娠期妇女终止妊娠,并尽可能明确肿瘤的性质,可采取钼靶K线摄片结合细针穿刺做细胞学检查,准确率在90%以上,对较小的病变不能确诊者应准备术中行切片快速冰冻病理检查,静脉穿刺操作要娴熟,保护好静脉,做好手术区皮肤的准备,需植皮者,还应做好供皮区的准备。

1.3.1.3 体位指导:

病房环境整洁、安静、光线柔和,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协助患者排空大小便,并做好休息前的一切准备,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提供高低适合的枕头,必要时备软枕、靠背支架,采取舒适的体位,经常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使患者的疲劳感尽可能减轻,使之全身心得到放松,愉快地接受治疗。

1.3.2 术后护理

1.3.2.1 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一侧乳房缺如,往往表现为失落、抑郁、自卑心理,应积极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向其解释术后形体改变只是暂时的,病情稳定后可以重塑乳房或带文胸,提高其自尊意识,使其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及护理。

1.3.2.2 饮食护理:

术后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为其提供色、香、味具全的食物,避免食物的颜色与化疗药物的颜色相同,以免加重恶心呕吐。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足够的纤维素。进餐时,提供活动餐桌,协助患者体位舒适。

1.3.2.3 切口护理:

根治性切除术后,切口敷料一般用绷带加压包扎固定,注意观察患侧上肢远端的血运情况。皮肤呈紫绀伴皮温低,脉搏扪不清。手发凉,提示腋部血管受压,说明包扎过紧,应及时调整绷带以患侧上肢雪運恢复为宜,如发现绷带及敷料松动,应及时加压包扎,减少创腔渗血渗液,使皮瓣紧贴胸壁以利于愈合。

1.3.2.4 引流护理:

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脱出,每2H挤压引流管1次,从切口处向远端挤压,防止积血积液堵塞引流管。引流袋内的引流液大于100 ml时立即更换,更换时用止血钳夹紧引流管,防止负压吸引突然消失,影响皮瓣对胸壁的粘贴。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当引流液>100 ml/h时警惕有无活动性出血,术后2~3 d引流液为红色,逐渐为淡红色,引流量为100~200 ml/d,逐渐减少到10 ml/d左右,术后3~5 d引流液少于10 ml/d,见皮瓣无积血积液,创面皮肤紧贴时即刻拔管。

1.3.2.5 预防水肿:

患侧上肢水肿是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切除腋窝淋巴结后来自臂部的淋巴回流不畅或头静脉被结扎,术后应预防性抬高患侧上肢,出现上肢水肿者,除继续抬高患肢外,应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按摩患肢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不在患肢测血压或静脉注射[2]。本组病例有2例出现患侧上肢水肿,经处理后症状基本消失。

1.3.2.6 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术后3 d开始帮助患者活动上肢,先由手腕、肘部开始逐渐发展到肩部。锻炼方法为自己进餐、梳头、洗脸及手指爬墙活动,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指导督促患者按时、准确进行功能锻炼,锻炼中既要防止动作过大、过猛影响伤口愈合,又要注意动作不能过小,以免影响训练效果,最好帮助患者设计一个锻炼计划表,记录每天锻炼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动作及活动量,增加动作时不增加量,加量时不加动作,循序渐进,争取患侧上肢功能尽快恢复,最终达到功能锻炼的达标要求,即患侧上肢能绕过头顶摸对侧耳廓。

2 结果

本组52例手术患者经术前有效的心理疏导、合理的饮食指导、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除1例出现皮下积液,2例出现患侧肢体水肿,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在12~15 d痊愈出院。

3 讨论

乳腺癌是妇女高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多选择乳腺癌改良术或根治术,但手术造成的患侧乳腺缺损、胸部外形破坏和患侧肢体功能障碍[3],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生活上不便,针对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使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减少、恢复好,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术后给予良好的护理干预,可有助于切口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为进一步化疗效疗作好准备。

参考文献

任晓霞.复护理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鲁护理杂志,2006,4(4):726

谭爱梅,吴月凤,王梅等.康复训练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24

刚海菊,杨燕.腺癌病人抑郁心理状况调查.护理研究,2003,7(10):137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手术
改良Beger手术的临床应用
手术之后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浅谈新型手术敷料包与手术感染的控制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