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训练临床护理体会

2018-10-31王云王保花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呼吸训练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王云 王保花

【摘 要】目的:探究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在本院抽取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收治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的30例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呼吸康复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PEF、MMEF、FEV1/FVC、FEV、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呼吸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呼吸训练;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由于气流受阻的疾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常会出现咳痰、呼吸困难、气促、反复咳嗽等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患上疾病之后常常是进行性的发展,也有部分疾病具有可逆性,有的患者还会并发气道高反应性[1]。如果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治疗,便会导致病情加重,有的患者甚至还需要进行气管切开以及气管插管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2]。本次研究为探究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院随机抽取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资料回顾,患者均收治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各30例,给予常规护理的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呼吸训练的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7~80岁,平均(61.23±1.35)岁;病程2~12周,平均(6.23±1.15)周。研究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7~80岁,平均(61.23±1.35)岁;病程2~12周,平均(6.23±1.15)周。所有患者入院检查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时要为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入院后为患者做入院宣教,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更加了解,更加明白护理与治疗的重要性。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呼吸训练。让患者在住院期间完全掌握呼吸训练的方法,保证患者可以进行自行练习,叮嘱患者每天坚持训练2次,每次不少于20min。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可以每天利用手机、微信等通讯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下来[3]。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以口头或者宣传单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宣传,同时,配合视频宣传,让患者更加了解呼吸训练的必要性以及优点,掌握呼吸训练的方法。②呼吸训练:a.缩唇呼吸:指导患者将口部闭紧,呼气时将唇部缩成吹口哨的样子,再进行4~6s的呼气,患者呼气时要观察患者的唇部收缩程度,告知患者不可过大或过小,每次要保持至少3min。b.腹式呼吸:患者可以采用坐、卧、站着各种体位进行练习,指导患者呼吸时腹部隆起,吸气时腹部收缩,可以让患者将一只手置于胸口,一只手置于腹部,感受自己的呼吸。这个过程中要尽量控制胸部不要活动。每天指导患者进行至少5min的呼吸训练,并嘱咐患者进行间隔练习。c.呼吸操练习:第一节,唇部收缩要与肢体进行配合,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吸气时双手向上举,放下时呼气,20次/组;第二节,双手交替置于两侧,沿着身体进行上移下滑的动作,吸氣时上移,呼气时下滑,20次/组;第三节,双手握拳,弯曲手肘,向前交替出拳,吸气时出拳,呼气时回收,20次/组;第四节,患者交替将双腿抬起90°,吸气同时抬起双腿,呼气放下双腿;第五节,悬挂一个小纸球,患者对着小纸球吹气。所有的环节护理人员都要先进行示范,让患者观察呼吸吸气的动作,更加掌握训练的正确方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PEF(呼气峰值流速)、MMEF(自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FEV1/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秒钟用力呼气量)、VC(最大肺活量)。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PEF、MMEF、FEV1/FVC、FEV、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患病之前常常已经患有支气管扩张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气流受阻,患者还容易受到刺激性气体以及有害的颗粒影响产生炎症[4]。患者也会因为空气质量较差以及气温变化大而发病。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控制疾病的症状,但是对于患者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加上环境的影响还会导致患者反复发病,无法痊愈。因此,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更为重要,呼吸训练便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可以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应积极通过口述等多种形式让患者了解呼吸训练,并且保证患者出院后仍可以自行进行训练。本次研究中研究组PEF、MMEF、FEV1/FVC、FEV、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具有积极的影响,有效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丁德刚,杨爱莲,彭静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WBC、肺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0):74-75.

乔红伟.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7(6):220-221.

郭阿茜.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5):261-262.

裴艳.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207-208.

猜你喜欢

呼吸训练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体育舞蹈的基本练习与呼吸训练方法研究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COPD患者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