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脊柱结核手术过程中安全护理的重要性与效果分析

2018-10-31霍春玲韩红平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小儿

霍春玲 韩红平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脊柱结核手术过程中安全护理的重要性与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脊柱结核手术患儿,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分析其效果。结果::60例患儿中,58例患儿恢复良好,2例切口长期感染,窦道形成。结论:对于小儿脊柱结核手术患儿,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患儿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小儿;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骨结核属于主要的肺外结核,其中超过1/2是脊柱结核[1]。脊柱结核是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经内固定和植骨融合,达到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儿童骨关节结核的发病率为9.5%[2],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外界和疾病的刺激较为敏感,手术具有一定难度和风险,因此做好安全护理十分必要。本院对于小儿脊柱结核手术患儿,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小儿脊柱结核手术患儿,男性患儿39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2~13岁,平均(8.62±0.14)岁。腰椎结核23例,胸椎结核18例,腰骶椎结核10例,胸腰椎结核4例,颈椎结核5例。所有患儿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会批准实施。

1.2 手术方法

后路脊柱内固定椎体病灶清除术20例,后路脊柱内固定+开胸椎体病灶清除术11例,后路脊柱内固定+腹膜外椎体病灶清除术16例,侧卧位前路脊柱内固定+病灶清除术9例,仰卧前路颈椎内固定+病灶清除术4例。其中髂骨取骨植骨术14例,脊髓减压术9例,术中有创血压监测55例。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1)指导正确服药:术前指导患者全程、足量、正规服用抗结核药物。本组患儿均在手术前口服抗结核药物3周,药物主要有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注意药物不良反应。(2)生活护理:护士应评估入院患儿的营养状况,指导患儿进食清淡、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改善营养。评估患儿的卫生状况,勤更换床单、衣服,勤沐浴,修剪指甲。(3)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凝血常规、血常规、血沉、生化等,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进行X线、CT检查,指导患儿练习床上大小便。

1.3.2 术中护理 (1)体位护理:①侧卧位护理:进行全身麻醉,麻醉医生保护患儿头部和气管导管,手术医师站在术侧分别托住肩部、双下肢、髋部,将脊柱维持于水平位,抬起患儿,护士放置俯卧架于手术床,将患儿放置于俯卧架上,注意动作轻柔,呈俯卧位,头略偏一侧,悬空胸腹部,气管导管外露,双前臂自然屈于托手板上,保持手臂向下、前方旋转,以防压迫臂丛神经。在骨隆突部位下垫棉垫,膝关节处采用固定带进行固定,于踝关节处垫软枕。②术中变换体位:行内固定术后,麻醉师抱起患兒头部,手术医师站在术侧将患儿胸部、双下肢、髋部托起,护士撤出俯卧架,并于患儿腋下垫软枕,取侧卧位,于两膝内侧垫软枕,保持双腿屈膝,在骶尾部、耻骨联合部分别置挡板(挡板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保持双下肢前伸,跟躯干呈90°,分别放在托手板。并采用固定带固定膝关节,并检查皮肤、管道。(2)监测生命体征:护士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心率、尿量血氧饱和度等,术中补液量按照4~6ml.kg-1.h-1计算,遵医嘱输血、补液、应用止血药,维持心率80~10次/min,血压90/60~110/80mmHg。

1.3.3 术后护理 (1)病情监测:脊柱结核手术的切口较长,出血量多,应持续心电监护,定时检查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及时换药。观察有无腹胀,采用开塞露辅助排便。(2)体位和康复锻炼:患儿术后佩带石膏背心或是卧石膏床,在全身麻醉6h后即可开始进行轴线翻身,保持45堵倾斜角。协助患儿2h翻身1次。在术后2d指导患儿交替轴向翻身,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运动,膝关节主动伸曲运动。术后3d卧床练习直腿抬高,逐渐的增加活动度。术后7d可开始练习对抗性直腿抬高运动。术后4周加强腰背肌训练,进行双下肢抬高运动。(3)并发症观察:①脊髓损伤:因结核病灶侵犯或是手术器械等原因均可能造成脊髓损伤。故护士应在术后观察患儿运动情况、双下肢感觉、大小便控制情况等。②压疮:术后长期卧床可能发生压疮,术后对于患儿应2h翻身1次,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床单位清洁。

2 结果

60例患儿中,58例患儿恢复良好,手术时间平均(2.72±0.11)h,出血量评价(240.77±4.5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8.22±0.54)d,一次手术痊愈出院,2例术前诊断为耐药性结核菌感染患儿,在出院1个月后切口长期感染,窦道形成,经医生指导服用抗痨药物1年,切口基本痊愈。

3 讨论

脊柱结核发病居于全身骨结核的首位,起病隐匿,多数患儿来医院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手术治疗属于清除病灶、纠正畸形、改善患儿疼痛的有效方法。而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增强手术的安全性。在术前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十分必要,使用抗结核药物是为了避免术中结核病灶扩散。术前加强饮食护理、改善卫生状况,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避免感染。良好的体位管理科充分暴露手术部位,以避免皮肤、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在进行手术过程中,患儿需要多次更换体位,搬动患儿应动作轻柔,避免改变体位时造成医源性损伤。患儿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且病情变化较快,术中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补液、输液,可增强手术的安全性。苏醒期属于手术安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加强护理。术后应加强病情监测,观察患儿有无生命体征紊乱、切口渗血、腹胀等,如有异常应对症处理。术后进行轴线翻身、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运动,膝关节主动伸曲运动、直腿抬高运动等,可预防关节挛缩,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脊柱结核手术患儿,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患儿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杨宝霞,武春霞,刘素芳.小儿脊柱结核手术过程中安全护理的重要性与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5,37(8):819-822.

冯黎维,童英,安婷.手术治疗小儿脊柱结核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1140-1142.

猜你喜欢

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CT引导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疗效比较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