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2018-10-31杜娟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临床护理护理效果

杜娟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栓患者给予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80例,根据80例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指标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指标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生活指数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指标评分高于参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为了改善急性脑血栓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给予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全面提高患者生活指标,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临床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2

在临床当中急性脑血栓属于一种常见症状,很多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仍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另外该种疾病临床病死率较高,及时的治疗以及预后护理对患者均具有重要作用,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身体康复具有显著效果[1]。

1 基本数据与方法

1.1 基本数据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80例,该80例患者全部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均签署相关知情文件。根据80例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

其中参照组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18例,最小年龄59周岁,最大年龄71周岁,年龄均值(61.2±1.3)周歲;实验组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19例,最小年龄57周岁,最大年龄72周岁,年龄均值(61.1±1.5)周岁.

本次研究征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数据均输入SPSS 21.0软件中对比,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实施专业药物治疗以及基本临床常规护理措施;

实验组患者给予实施临床护理干预,主要方式分为以下几点:①护理人员需要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开展锻炼的作用,给予全方位讲解,并且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指导患者家属密切对其临床护理进行配合,逐渐促进患者重拾对生活的信心。②给予患者制定相关训练计划,对其口面的肌肉指导运动,伸缩舌头、张口、鼓腮等等,练习短句发音,逐渐从单词转变成短句,从而练习复杂的句子,逐渐递增。另外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翻身指导,给予患者肢体摆放舒适,逐渐加强患者自身肢体的活动量,协助患者对其臂力、腰力、腹肌等进行锻炼。另外叮嘱患者自身平衡能力的协调,从原地踏步练习逐渐转换成下蹲和抬腿[2]。③很多患者由于患者心理状态较差,因此在实际训练以及护理干预的过程当中,不可基于求成,也不可节奏过快,坚持原则,逐渐从大关节的运动过渡到小关节的运动,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 效果评价标准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指标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指标评分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 Quality of Life Score,QOL),总分为40分,28分为标准分值,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越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ect Scale, NFDS )进行评价,总分为30分,14分为标准分值,分数越低表明患者改善情况越好[3]。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指标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临床各项数据均输入SPSS 21.0软件中,其中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指标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采用t进行检验,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 结果

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指标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生活指数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指标评分高于参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临床当中危害中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主要就是脑血栓疾病,该种疾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患者一旦发病,半年之内是预后康复的最佳时间[4]。以往临床给予患者实施的常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患者治疗后早期康复的速度较慢,对患者自身心理状态影响较深。因此给予患者开展合理的康复训练,对患者早期康复具有重要影响,及时的临床护理,对患者临床指标进行全方位满足,多方为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实施正确的干预,逐渐对其肢体进行训练,可促进患者神经轴突极易神经侧枝的有效循环[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付艳丽.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8(3).

胡兰芳.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138-139.

高远.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7(5):243-244.

郭然.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229-229.

陈薇雯.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4):82-83.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临床护理护理效果
针对脑出血病人早期康复中肢体功能复健的思考与探讨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