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时间观念对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影响

2018-10-31张雪雷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影响

张雪雷

【摘 要】本文试以古今文献研究、整理、优化的方法,探究前人经验认识,进行总结中医学诊疗与时间观念的关系及影响,文章先后从察色按脉入手,从生理病理多个角度进行探讨时间观念与辨证的关系,又按针刺、用药等几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时间观念对施治的影响。认为“天人合一”是贯彻在中医学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线索。

【关键词】时间观念;中医学辨证施治;影响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的生命是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为基础,向一定的方向进行的完整过程。[1]中医学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时空关系。首创“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气血的运行,脉象的浮沉,五脏六腑的功能,均与四时寒暑的消长,气候阴晴的变化,朝夕晦明的更替相应,故而在诊疗疾病之时特别重视“因时制宜”。[2]历经数千年的医疗实践,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独特理论和方法,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故此,本篇论文试着从中医学“天人合一”、“因时制宜”的角度来探索时间观念与中医学辩证施治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一、时间与辨证:

中医学理论的辩证不外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法时篇》曰:“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故笔者试着从察色、按脉的角度来探讨时间与辨证的相互关系。

1.时间与察色

面部色诊是中医独特的望诊方法之一,早在《内经》时代就已确立,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言:“五色微诊,可以目察。”它是古代医家运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阴阳学说,按五脏配五行五色的理论,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故能定位定性地客观反映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其预后诊断,故被现代医家誉为“面部色诊全息诊断法”[3],《难经.六十一难》即以察色为四诊之首,曰:“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而知其病。”概因五色内应五脏,反映五脏精华、气血之盛衰,外侯四时,随四季寒热温凉之年节律呈周期性变化,为“五脏之所生也,四时之所成也。”(《望诊遵经》)。具有整体恒动之诊断定义。《史记.扁鹊仓工传》曾载一典型案例曰“扁鹊过齐,见齐丞相舍人奴从朝入宫,臣意见之食闺门外,望其色有病气,告之曰,此伤脾气,当至春鬲塞不通,不能食饮,法至夏泄血死,……至春果病,至四月,泄血死,……所以至春死病者,胃气黄,黄者土气也,土不胜木,故至春死。”可见,临床掌握因时察色之变化规律,即可分辨阴阳表里,正邪盛衰,寒热虚实,轻重缓急。察色“要在乎四时,参以十法,而明辨之,毋致按图索骥也”(《望诊遵经》)。

2.时间与按脉

脉诊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今人亦称为“中医的标识”[4]。它随着祖国医学的形成而出现,又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将它作为别阴阳,辨脏腑,论虚实,断病机及定治则的主要依据。在中医理论及诊疗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早已发现,脉象的变化,不仅随疾病而出现,亦可随自然环境的迁移而出现,与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同步。《难经.十五难》明确指出:“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盛,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故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脈之来轻虚似浮,故曰毛。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充分说明这种脉象变化是机体受四时气候变化影响在脉气方面所引起的适应症调节反映。

脉象的季节性变化是人体顺应自然的必然表现,在病理情况下,这些表现将发生变异甚或丧失,故了解和掌握其变化规律,就能以常识变的指导临床辨证论治。诚如元.滑伯仁《诊家枢要》所言:“凡诊脉须要先识脉……凡人脏腑脉既平,胃脉和,又应时脉,乃无病者也,反此为病。”反此为病的脉又称“四逆脉”,是人体气血塞滞不通的违时之脉,如“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未有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也”(《素问.玉机真脏论篇》),在此,古人从“知常达变,以变识病”的认识出发,由四时五脏常脉脉象的季节位移,判断病变的脏腑发病的时间,预测疾病的预后,对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时间与施治

《医宗金鉴.运气要诀》:“经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又曰:治不法天之纪、地之理,则灾害至矣。又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由是观之,不知运气而为医,欲其无失者鲜矣。”这是古人由二千余年的悠久中医理论而总结出的至理。在对疾病正确辩证以后给予治疗也是要结合时间观念的。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这个治则也是利用了这个理论为依据的。如目下盛行的“三伏贴”,便是利用三伏天的阳气隆盛而进行“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还有针灸学中的时间针法,如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均是利用此观念进行施治的,以子午流注为例,它是以井、荥、输、原、经、合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配合脏腑,干支以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取穴的一种治疗方法。如壬戌年、丙午月、乙丑日、辛巳时,则宜针刺手太阴肺经的经穴经渠,此日此时气血流注于此经穴,最为隆盛,通过调整气血进而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目的,则疾病除矣。《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也有类似之说:“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臆,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可见时间观念对中医诊疗的影响之深远。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时间科学更是浩如瀚海,本篇所讨论的只是沧海一粟,不能穷其分毫,若欲究其精义,则还需要我们这新一代的中医人来探索挖掘,在继承中求发展,发扬光大我们的中医学。

参考文献

苏晶等,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分裂症季节性发病关系的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

刘燕平,论因时制宜察色按脉的规律及其应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

林乾树,论色脉的整体恒动诊断,中医教育1996

赵恩俭,中医诊断学,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影响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影响大师
I Have the Right to Be a Child
Say 'No'Because It's Your Life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