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针灸、按摩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的影响

2018-10-31于青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综合康复护理高血压脑出血

于青

【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按摩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针灸按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3个月的FMA评分和MBI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FMA和MBI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按摩配合以心理状态调节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灸按摩;综合康复护理;高血压脑出血;肢体偏瘫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颅内动脉血管破裂所致,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内科疾病[1]。较多患者经治疗后仍患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因动脉血管硬化、供血不足而造成肢体偏瘫。肢体偏瘫患者在脑内出血量不多或没有继续出血的情况下,可采用针灸按摩的方式进行康复理疗,但需要长时间的复健才能达到改善肢体偏瘫的效果。为了改善患者预后,我院近年来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结合针灸按摩的方案对高血压脑出血后治理偏瘫患者进行康复理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观察组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45~90岁,平均年龄(60.8±10.1)岁,出血量为37~114mL,平均出血量为(67.5±23.4)mL,出血部位为:丘脑7例,大脑皮层5例,小脑8例,脑干2例,基底节区1例;对照组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4~91岁,平均年龄(59.6±11.1)岁,出血量为38~113mL,平均出血量为(66.9±24.2)mL,出血部位为:丘脑8例,大脑皮层5例,小脑7例,脑干2例,基底节区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针灸按摩。患者血压稳定后即开始进行对患侧肢体进行按摩,揉捏瘫痪肌,给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针灸穴位应根据患者偏瘫情况选择肩井穴、曲池穴,手三里、环跳穴、委中穴、足三里等穴位[2]。针灸时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针灸按摩的基础上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具体包括:

1.2.1 情志护理 将患者的心理护理与中医情志护理相结合,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对于出现抑郁、消极等不利情绪的患者,采用注意力转移法、音乐疗法或静养等方法,保持患者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减少不必要的思虑。对于情绪变化较大的患者应予以理解和尊重,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和自身疾病,以乐观主动的心态配合康复治疗。

1.2.2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患者在进食时,保持坐位意识,进食食物可根据患者喜好和饮食习惯进行选择,但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和油炸等热量较高的食物。在吞咽时,可用勺背轻轻按压舌面,刺激吞咽。

1.2.3 肢体健康护理 在康复治疗初期,鼓励患者用意志支配神经,进行自主的锻炼,促进偏瘫肌肉收缩。可在床位系上带子,辅助患者进行起坐训练,同时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当患者偏瘫肢体恢复到自己抬举时,宜指导患者进行自主运动。

1.2.4 语言康复护理 在护理中加强与患者的交流,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激发患者说话和表达的兴趣。在初期,患者往往在表达上存在一定障碍,宜鼓励患者用手势、肢体语言等辅助表达,并认真揣摩患者的意图进行及时回应,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1.3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患者日常锻炼情况和生活自理程度,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简化Fugl-Meyer运动量功能表(FMA)对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得分越高,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數±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11.21±4.23)分、(37.21±3.25)分,对照组上述两项数据依次为(12.01±3.83)分、(36.13±3.45)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30.87±2.45)分、(84.16±5.03)分,对照组数据为(19..01±3.12)分、(65.34±4.63)分,观察组两项数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发展迅速、起病急、致残率高,患者大多在治疗后仍遗有肢体偏瘫、失语等症状,需要后期进行长时间的康复理疗[3]。针灸按摩是高血压脑出血康复理疗阶段较好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副作用小,但相应的治疗效果也较慢,所以患者在针灸理疗的过程中易出现焦躁、懈怠等低落情绪,严重者还可能中断治疗。因此,在针灸理疗的过程中,如果对患者进行心理、饮食、运动、语言等的综合康复护理,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患者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医护障碍,改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对照观察了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针灸按摩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包括情志、语言、肢体和饮食的综合康复护理。情志护理排解了患者不利情绪的产生,使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配合康复治疗;肢体和语言护理使患者逐渐排除肢体运动和语言表达功能功能障碍,更快恢复到健康水平;饮食护理和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日常饮食,增强自身抵抗和免疫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综合康复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运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针灸按摩配合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的康复理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使患者及早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陈凯玲.综合康复护理在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7):11-13.

胡明娴,胡光蔚.穴位按摩联合针灸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6):808-809.

葛海娇,张桂丽,李金城.早期康复护理对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9):1295-1296.

猜你喜欢

综合康复护理高血压脑出血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排尿障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