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便秘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分析

2018-10-31孙红丽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便秘疗效分析中医护理

孙红丽

【摘 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在中风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8~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伴有便秘的中风患者,分为传统组30例与试验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护理效果。结果:传统组总有效率为73.3%,试验组为95.0%,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风便秘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治便秘症状。

【关键词】中风;便秘;中医护理;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01

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可能会造成胃肠功能失调、诱发结肠癌等,患者在排便过程中也会由于大便结节而过度用力排便,促使腹内压升高,心收缩力增强,血液上升,易诱发再中风或促使初有病情严重化,干扰原发病的治疗进程[1]。中风患者的护理重点之一是维持大便通畅,本文探究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作出如下详细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的70例中风患者,便秘诊断结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便秘诊断标准(①排便时间拖延,3d以上排便1次,大便干燥有硬结;②严重者排便过程艰难,粪便似板栗,可能会伴有腹部胀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排除认知、语言障碍以及拒绝配合本次研究者。分为传统组30例与试验组40例,传统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6~76(53.1±5.0)岁;中风病程1~9(3.1±1.3)岁。试验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5~75(52.1±4.7)岁;中风病程1~10(3.4±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传统组:给予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简单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与饮食干预等,特殊情况下遵医嘱给予泻药。

1.2.2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包括:①调节情志:护士积极与患者交流,明确其心理状态与排便习惯,部分患者可能不适应床上排便,而抑制便意。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文化程度详述便秘危害性,为其构建适宜的排便环境,维护隐私,纠正错误观念,解除在病房、床上以及他人协助下排便的心理障碍。对于肢体活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而造成情志抑郁、悲观者,应协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调整心态并梳理信心,保持良好心情、气机顺畅、促进排便过程。②饮食干预:嘱患者多食用粗纤维食物、新鲜瓜果,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饮浓茶与烟酒。对于肠道气滞证者,鼓励多进食梳理机气的食物,例如萝卜等;对于阴虚肠燥者,多食用滋阴降火食物,进而实现润肠排便,例如取60g蜂蜜,开水冲服,早晚分顿饮用。要保证每天饮水充足性,以实现软化粪便目标,每天饮水量2000~3000ml。③腹部以及穴位按摩:按摩腹部以及穴位,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梳理气机,强健脾胃。按摩前嘱患者尽量排空尿液,早餐后0.5h进行,操作者站在患者左侧,两手重叠,协助患者处于仰卧位,两腿屈曲,放松腹部,按照结肠走形方向环形按摩腹部,每次持续5~10min,1次/d;热秘证者,配合点揉支沟、足三里、照海、焦腧、大肠腧;虚秘者,配合肓腧、足三里、阳池手三里、气海、三焦腧等穴位,通过对腹部按摩以及按压以上穴位,可对胃肠蠕动产生刺激,增强腹肌力量,促进排便。腹部艾灸所取穴位有神阙、腹结、府舍、冲门等。④灌肠护理:用中医辨证理论,通过保留灌肠治疗便秘,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肠道,药液和结肠黏膜有效接触,促进肠道蠕动,进而优化疗效发挥泻下作用,有助于缓解便秘症状。护士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动作,降低腹部压力,结合患者实况调控药物剂量、温度、滴数以及肛管插入深度,插管动作要轻缓,若患者自感有便意与腹胀感,可降低滴入速度。若经以上处理后依然不能排便者,可适当给予缓泻剂,情况严重时可人工掏便,以减轻患者痛楚。⑤睡眠护理:对睡眠质量差者,解析原因并正确引导,优化客观环境,例如保持病房安静、室内光线柔和,消除负面因素例如睡前不饮咖啡、浓茶等,嘱患者睡前用温水泡脚等,尽量保证睡眠时间充足性,提升睡眠质量,促进身心最大恢复。

1.3 疗效评价标准

①治愈:2d内排便,排便过程顺畅,便质滑润,症状消失;②显效:2d内排便,便质滑润,排便过程不顺畅,症状明显改善;③有效:3d内排便,排便过程不顺畅,便质先干燥后柔软,症状有所减轻;症状有所好转;④无效:不符合以上评价标准,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选用SPSS20.0软件包, 表示计量资料,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将P=0.05设为组间数据检测标准。

2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人数为38人,传统组为22人,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正常人排便过程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其能对排便过程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单设在发生中风后,①环境与体位调整均影响排便环境;②中风后患者食物摄入量降低,精细食物会减少排便量,对肠道蠕动刺激效能降低,导致直肠壁中的感受器对粪便的压力刺激敏感度降低;③中风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活动量减少,腹肌收缩能力降低,胃肠蠕动迟缓,并且肛门外括约肌功能降低,均影响排便顺畅度。有报道显示,中风患者便秘发生率为30~60%,便秘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会诱发直肠癌[2]。

中医认为中风后患者半身不遂、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悲伤情绪严重、气机郁滞,导致大肠功能转化丧失协调性进而形成便秘。中医学也指出:中风伴有便秘者,会因为浊气上熏而促使血气逆乱严重化,肠道阻塞以致气机升降失调,还有部分患者因为情志不畅而产生很多危重症状,严重影响疾病转归与预后,故此确保中风患者大便通畅性,对于疾病恢复有很大现实意义[3]。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体,脏腑、气血、经络密切相关,便秘虽然发生在肠道,但和全身数个器官相关联,不可从单一角度处理问题。口服果导、番泻叶等传统疗法尽管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便秘症状,但长时间服用,会影响肠道正常活动以及吸收功能,甚至“成瘾”,形成医源性便秘。中医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能有效规避以上副作用。心理因素在患者便秘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是显著的,故护士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解除其思想上的顾虑,保持乐观心态参与治疗,进而改善便秘症状。多进食新鲜瓜果类药物,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补益气血。腹结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是腹部气血凝结、交汇之处。便秘是典型的脾运化失调、人体内部转运化失失衡的表征,那么就可从腹结穴着手,通过调节脾經血气的方式去改善便秘症状。腹部与穴位按摩有助于疏泄肛门局部气血瘀滞。以上中医护理措施的应用,发挥行气导滞、理肠通便功效[4]。在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这提示了中医护理干预在中风伴便秘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云智艳.中风便秘患者79例的中医护理干预体会[J].环球中医药,2015,8S2:96-97.

袁爱林,王身林.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06:157-160.

王会芳,刘晓春,尹艳君,贺英.中风(脑梗死急性期)后便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临床效果评价研究[J].四川中医,2016,3408:218-220.

谷秀明.中风患者便秘的辨证施膳与护理干预[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7:167-169.

猜你喜欢

便秘疗效分析中医护理
大黄附子汤治疗犊牛便秘研究
生大黄脐疗对COPD稳定期合并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