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广东省部分CT性能检测结果分析

2018-10-31江晓李达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江晓 李达

【摘 要】本文对2017年广东省部分医院的CT性能检测结果(共计163台)进行了统计,并按检测参数分析了检测结果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等,最后综合分析的结论对CT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和下次标准更新提供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CT;质量控制;性能检测;标准更新

【中图分类号】R730.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02

随着CT制造技术和临床图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CT检查已经成为了临床使用中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检查范围覆盖了人体大部分器官,此外,还可以为放射治疗提供定位信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CT图像质量主要受设备性能、临床操作技术等因素影响,因此CT设备的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用的GB 17589-2011《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于2011年发布后已经实施了多年,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阶段CT检测的需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已有的CT设备性能检测结果来发现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为标准更新提供建议。

1 方法和仪器

主要检测设备为美国模体实验室(The Phantom Laboratory)生产的Catphan 500型CT性能检测体模以及IBA公司生产的Dosimax plus AHV型CT剂量仪。

检测依据为GB 17589-2011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启用日期2012年05月01日。

2 检测结果

本次统计了2017年度广东省部分医院的CT机性能检测结果(包括年度状态检测和新机验收检测),共计163台。

2.1 CT剂量指数CTDIw

由于GB 17589-2011标准规定状态检测时若CTDIw无说明书技术指标参考可采用<50mGy作为评价标准,而<50mGy的指标要求因为临床扫描条件难以界定,分析意义不大,因此本次只分析27次验收检测的CTDIw结果。

27次检测结果均在±10%以内,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但在-10%~10%区间内的分布比较分散,且分布在两端的数据比例更大。

CTDIw项目的检测结果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市面上大部分CT剂量模体没有专门的悬挂结构,检测时只能放置于头托或者诊视床上,扫描时出现在扫描野内的这些部件对X线有一定的衰减,从而影响检测结果;2.市面上部分CT设备设置为单圈轴扫之后,每次同一位置扫描的结果仍存在较大的波动,推测使用的不是360度扫描或者厂家使用了其他扫描逻辑。因为CTDIw扫描时需要使用相同的条件将笔形电离室放置在不同的位置重复扫描,CT设备有波动的扫描条件势必会带来测量误差。

2.2 CT值(水)、均匀性

CT值(水)的检测结果全部均在指标要求±6HU(状态指标)的范围内,且大部分集中在±4HU(验收指标)的区间内,超出这区间的比例为12.3%。CT值(水)这项参数受CT设备校准情况的影响较大:当设备未定期进行校准时容易出现偏离;当设备校准使用的模体与检测所用的模体差异较大时也容易引起检测结果的偏离。

大部分的设备均匀性都在±3的范围内。经核查,处在-6~-5区间的三台设备均为年份相对比较久远的老设备,跟设备老化和未定期校准有关。

2.3 噪声

噪声是影响CT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部分的设备噪声水平处在0.35%以下,符合验收标准的要求,噪声>0.35%的设备占比6.1%。

噪声主要受算法和层厚的影响较大,所以要求临床在选择常用条件时应选择一组相对平滑的算法,对高对比有要求时可同时选择另一组高对比算法进行重建;且在检测时应尽量统一选择10mm的层厚进行测量,若不能选择10mm层厚时,应按公式修正至10mm。

2.4 高对比分辨力

由于收集的检测结果中高对比算法的高对比分辨力结果在算法的选择中引入了噪声限制,因此本次仅对常规算法下的高对比分辨力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在常规算法下,全部受检CT设备的高对比分辨力均分布在6-8 lp/cm之间,平均值为6.86 lp/cm。高对比分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剂量、层厚、算法等,GB 17589-2011只对剂量(CTDIw<50mGy)和算法(常规算法)提出了要求。Catphan 500模体使用的线对材料厚度为2mm,实际检测中发现,由于容积效应的影响,选用不同的层厚会对高对比分辨力的结果产生影响,建议选用统一的层厚进行扫描,考虑到某些设备无法选择较厚的层厚,可统一选择薄层。

2.5 低对比可探测能力

低对比可探测能力是CT设备成像的优势之一。163台设备的低对比可探测能力检测结果呈现比较规律的分布,且所有结果均<2.4,符合标准要求。由于需要检测人员对图像进行肉眼观察,低对比可探测能力的检测中最大的误差来源于观察者的主观因素。

2.6 CT值线性

由于Catphan中用于CT值线性检测的模块采用了标称CT值跨度较大的材料(约-1000HU~1000HU),CT设备后处理系统在处理这些数据时根据算法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临床目的,例如提高对比度或者使用了边缘增强算法等,导致放弃了CT值准确性从而影响检测结果。检测CT值线性时受算法影响极大,应选厂家说明了对CT值准确性无影响的算法。

3 探讨

对检测结果分析发现,广东省内这部分受检的CT设备性能大多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少数出现了某些参数不符合的设备在经过修理/校准后也能达到相应指标的要求。

首先,某些检测项目已经不能很好的覆盖现阶段CT设备采用的技术,如只检测轴向扫描模式的CT剂量指数。现阶段很多医院在头胸腹扫描时均舍弃了扫描速度较慢的轴向扫描,很明显只检测轴向扫描时的CT剂量指数已经不能很好的反映临床剂量情况。在标准更新时建议增加螺旋扫描模式下的CT剂量指数检测和评价。

其次,部分检测参数的影响因素很多,容易引起检测人员的错误评价。如所用算法对CT值线性的影响。在使用某些特定的算法进行CT值线性的检测时,结果可能有较大误差,但这种误差在生产厂家的控制之内,是针对其他成像目的的妥协。在标准更新时建议增加备注说明或删除此项参数在状态检测中的要求。

最后,于2011年发布的GB 17589-2011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CT设备的检测需求,在检测较为先进的CT设备(如能谱CT、采用了融合技术的PET-CT/SPECT-CT、超多排CT、移动CT等)时,目前的检测项目只能反映其最基本的性能指标,建议尽快对检测规范进行更新。

参考文献

GB 17589-2011GB 17589-2011,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S].

范荣,耿继武,黄伟旭,等.广东省CT机分布及使用现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6(2):174-175.

余晓锷,卢光文,等.CT設备原理、结构与质量保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15-233.

康立丽,余晓锷,冯晓刚,等.X-CT设备低对比度分辨力检测方法研究与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3,18(5):366-368.

余晓锷,冯晓刚,林意群,等.CT设备剂量的测量与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0,20(4):286-288.

康立丽,廖炎鹏,杨庭伟等.CT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12):131-132,144.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6.1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