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替卡韦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8-10-31赵永芳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

赵永芳

【摘 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上v海市奉贤区古华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保肝、改变生活方式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恩替卡韦联合双环醇治疗;对照组只加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周前后生物化学各项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80例患者生物化学应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恩替卡韦,双环醇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01

慢性乙型肝炎是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以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近年来,脂肪性肝病也成为无症状性肝酶增高的常见病因,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被誉为第二大慢性肝病,仅次于病毒性肝炎[1]。我院应用恩替卡韦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例均来自我院传染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及2010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诊疗指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29-65岁平均42.5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及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情程度等一般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24周内均予以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

治疗组:给予患者每天口服0.5mg恩替卡韋一日一次(博路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37)联合双环醇25mg一日三次(白赛诺,北京协和药厂,国药准字H20040467)治疗。

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所有药物产地、批号及用法用量同治疗组。

两组均进行为期24周的治疗,对比分析不同用药方案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疗效差异。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用药方案下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我院采用罗氏Cobas c501)和肝纤维化指标(安图A2000)腹部 B 超(飞利浦EPIQ5)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4 肝脏瞬时弹性值(LSM )

依据文献标准[4-5]乙型肝炎患者行 FibroScan检测所得正常上限值为 7.2kPa,肝硬化的界值为12.5~75.5kPa。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对不同用药方案下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对比分析治疗组、对照组两组临床效果差异,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如纳差、乏力、恶心、肝区不适、腹胀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PCⅢ、LN、HA、Ⅳ-C均有改善,治疗组中治疗前后比较t=5.078~27.28,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3.10~4.6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与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5.078~27.28,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3.10~4.65,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2.3 治疗24周时治疗组ALT、TBil、GGT水平优于对照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55,5.268,6.679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05,2.191,3.326,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 TC、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432,2.6983,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56,0.9248,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58,2.486, 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水平变化两组治疗后HBV-DN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66,12.552,P值均<0.01)。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0,P>0.05)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FibroScan 检测 LSM 值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 LSM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2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57,P<0.05)

2.6 安全性评定

两组各40例患者,在治疗 24 周期间,所有病例均未见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本研究对双环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不仅可以降低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抑制肝脏甘油三酯及胆固醇蓄积,还可显著改善肝脏纤维化等病理改变。

参考文献

徐成润,张闽峰,郑瑞丹,等.4200 例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与临床分析[J].肝脏,2008,13(2):115-117.

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杂志,2015,23(12):888-905)

《实用内科学》(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猜你喜欢

非酒精性脂肪肝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
安络化纤丸对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评价
注射用核糖核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30例
老年乙肝及HBV相关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IL—17、α—SMA及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观察
水飞蓟宾联合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左旋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肝病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