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新型肌骨瓣植骨融合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2018-10-31关凯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疗效

关凯

【摘 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新型肌骨瓣植骨融合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对本院收治的40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为常规组(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研究组(椎弓根螺钉固定+横突间肌骨瓣植骨融合)各20例。结果:研究组术后6个月时的植骨融合率优于常规组(p<0.05),但18个月时植骨融合率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18个月时的椎间高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新型肌骨瓣植骨融合术后,具有较高的早期植骨融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固定;肌骨瓣植骨融合;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01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类型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比较特殊,临床并不多见。现阶段临床认为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出血少、微创、术后康复快,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相比于单纯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言,老年患者通常存在脊柱稳定性欠佳、腰椎退变等合并症[1]。故而本文特此对腰椎不稳定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了新型肌骨瓣植骨融合治疗方法,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收治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20例。研究组中男性研究对象11例,女性研究对象9例,年龄55-79岁,平均(65.6±4.9)岁;常规组中男性研究对象12例,女性研究对象8例,年龄54-78岁,平均(65.5±4.8)岁。两组资料客观对比,P值>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

1.2 方法

常规组:悬空腹部,经C型X光机指导下,确定手术切口位置、手术间隙,在脊柱后正中行一个10cm纵行切口,双侧关节突、椎板显露,椎弓根螺钉置入,钛棒置于健侧,固定、撑开。然后将患侧下位椎体上关节突上部、黄韧带以及下位椎体下关节突,予以切除,椎间孔打开后,将硬膜囊、神经根牵开,查找侧方突出椎间盘并予以显露,髓核组织用髓核钳摘除,看到神经根后,行减压处理,清理余下的终板组织、椎间盘,健侧钛棒安装后予以撑开,将减压处理时切下的自体骨,进行粉碎后,取椎间融合器1枚予以填充,并在椎间隙植入余下的自体骨,而后倾斜融合器到植入椎间隙。期间注意保护内侧硬膜囊、外缘上位神经根、下位神经根,钛棒置于患侧,并进行固定,留置引流管,处理创口。

研究组:全麻,保持俯卧,悬空腹部,在下腰后正中处行10cm手术切口,将皮肤以及皮下组织予以切开,深筋膜暴露,竖脊肌剥离,使病变节段显露,咬除部分骨质并制作成为颗粒,以待备用,椎弓根钉固定单节段双侧,剥离下位椎体患侧上的软组织,使病变节段的出口根显露,侧位突出的腰间盘显露、切除;合并椎间孔内型者,将病变间隙的上下椎板予以凿除,黄韧带切除后,硬膜囊显露,并将其牵向于中线处,将突出的退变间盘组织切除,生理盐水清洗;病变节段的对侧的上位椎体峡部、下位椎体上关节突以及上关节突的外下部,将其劈开,保护其附着于上的最长肌、多裂肌等组织,将劈开的组织以及附着其上的肌肉,向外推并形成1cm骨槽(带有肌肉筋膜),填入骨质颗粒并压紧,取明胶海绵予以覆盖,钛棒放置于双侧,撑开固定后,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1)植骨融合:行CT、腰椎正侧位片,用SUK标准评定常规组植骨融合率,采用Adw4.2软件分析研究组影像学资料,对融合块中心处骨痂的灰度值进行定量测定,单位为HU。利用4级评分法进行评价,3级、4级时则视为完全愈合。(2)椎间高度:通过Dabbs方法予以测量,参照上位椎体横径进行测量,以免误差过大,以椎间隙前后缘高度的平均值作为椎间隙高度。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以()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最后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植骨融合率

研究组术后6个月时的植骨融合率优于常规组(p<0.05),但18个月时植骨融合率对比无差异(p>0.05)。

2.2 椎间高度

研究组术后6个月、18个月时的椎间高度优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指的是处于椎间孔外部的椎间盘组织,因为炎症刺激、机械性压迫同序数的神经根,进而导致其支配的区域存在明顯的放射性痛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皮肤感觉[2]。但是椎间植骨操作比较复杂,手术入路侧需切除较多的结构,融合器植入到椎间隙内时,位置掌握难度较大,而且融合操作、减压时需要对神经根进行牵拉,术后极易引起神经根损伤,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椎弓根螺钉固定+新型肌骨瓣植骨融合能够重新建立脊柱稳定性,使脊柱正常生理序列得以恢复,同时为神经根解除受压刺激因素[3]。本文中,研究组植骨融合率高于常规组(p<0.05),表明肌骨瓣植骨有利于植骨床的扩大,进而为融合区提供更加丰富的血运,早期植骨愈合。同时研究组术后椎间隙高度低于常规组(p<0.05)。这是因为髓核切除后,椎间隙内并未填充内置物、碎骨块,患者术后下床锻炼所致的脊柱前中柱承重,缩小了椎间隙。

总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通过新型的肌骨瓣植骨融合治疗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成东亮.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05):117-118.

刘俊涛,陈田希,庄培峰,等.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1):33-35.

奚小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8):36-37.

猜你喜欢

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止嗽散联合阿斯美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