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技术在抑郁发作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8-10-31吴桂杰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吴桂杰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联合综合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生命健康质量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实施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DS评分、HAMD评分以及WHOQOL-BREF评分,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DS以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环境领域等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复发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恢复并提高社会功能具有深远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心理干预;复发性抑郁症;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01

抑郁症是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复发性抑郁症是指抑郁发作次数≥2次的抑郁症类型,患者的抑郁心境、认知障碍等均较首发患者严重,临床治疗及干预的难度也显著增加[1]。本文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实施了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lO)》中制订的抑郁症诊断标准,前次抑郁症已达到痊愈标准:抑郁症发作均≥2次。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26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3.5±9.6)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1±1.6)年。干预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3.9±10.2)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5.0±1.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实施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加强沟通交流。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引导患者主动宣泄情绪,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取得患者的信赖。②活动训练。在医院内多开展各种文艺、美术、趣味活动等艺术类活动,指导患者多与他人接触,帮助其在活动中建立合理的认知,激发患者对外界事物的兴趣,消除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③家属健康教育。家属的支持对患者的帮助最大,因此,我们在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干预的同时,对患者家属也进行心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向患者家属讲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体贴患者,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监督患者正确服药,加强患者的安全护理等。

1.3 观察指標

在干预前后评价两组患者以下指标:①抑郁程度。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②生命健康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价,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环境领域等4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③治疗依从性。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5.46%高于对照组的81.81%,治疗依从性越高说明治疗效果越好,住院时间越短。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缓解社会压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程度比较

如表1所示,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DS以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

如表2所示,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环境领域等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远远高于对照组,说明干预组患者情感,睡眠稳定,抑郁情绪缓解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复发性抑郁症的病情严重,且自杀风险随发作次数增加而增高,心境恶劣是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也是其治疗难度高的

主要因素之一[2]。综合心理干预是结合针对性心理疏导、音乐干预、社会活动干预以及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干预模式,已经在多种情绪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中获得成功应用[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DS以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环境领域等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综上所述,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复发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恢复并提高社会功能具有深远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刘进文,张晓斌,周宏辉,等.复发性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研究[J].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2012,16(9):29-31.

蒋庆飞,王卫平,胡美玉,等.综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行为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6):878-890.

唐文娟,钱一平,顾康莹,等.联合综合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生命健康质量及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4):170-173.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