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歧杆菌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2018-10-31邵泽媛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黄疸新生儿

邵泽媛

【摘 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12例在我院治疗的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歧杆菌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蓝光治疗,记录黄疸消退时间及治疗后8天内胆红素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平均消退时间为4.5±2.7d,明显少于对照组7.8±3.1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第2天血清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4天、第6天和第8天血清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黄疸消退块,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黄疸;新生儿;双歧杆菌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01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205μmol/L,在临床上表现为皮肤黄染,严重者可发生核黄疸,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导致死亡[1],因此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的关键是预防核黄疸的发生,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用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双歧杆菌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2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05μmol/L,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5例,男60例,女55例,出生时体质量为(3.08±0.86)kg,胎龄(37.3±2.7)周,发病日龄(5.3±4.6)d,血清胆红素水平(303.4±48.6)μmol/L,该组在蓝光治疗的基础上联和应用双歧杆菌,对照组97例,男54例,女43例,出生体重(3.13±0.81)kg,胎龄(37.5±2.5)周,发病日龄(5.5±4.3)d,血清胆红素水平(309.7±42.3)μmol/L,兩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儿采用常规蓝光治疗。所有患儿病因除外严重溶血及感染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蓝光治疗,治疗组在蓝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妈咪爱口服一日三次,每次0.5g,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

1.3 疗效观察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抽取肘静脉血,检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记录黄疸消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黄疸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组平均消退时间为4.5±2.7d,明显少于7.8±3.1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4,P=0)。

2.2 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第2天血清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4天、第6天和第8天血清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原因有多种,由于新生儿肝肾功能不完善,摄取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容易造成血胆红素浓度升高,另外由于患儿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易于造成新生儿大脑损伤,导致核黄疸。因此新生儿黄疸要积极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

蓝光照射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用的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蓝光照射使患儿机体内胆红素上升至皮肤表面,促使其分解[3], 光照波长为425-480nm,接近血清胆红素最高吸收波长,主要作用部位是在皮肤的浅表组织,是通过光照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异构体,这些异构体属水性,可从尿内排出,或经胆汁排泄至肠腔,从而使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4],但是对于某些新生儿容易产生腹泻、发热等。

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内无细菌等微生物群,导致结合胆红素不能被还原,不能通过尿液及粪便排出体外,另外新生儿患病时食欲差,导致肠蠕动减少,肠道不能建立正常菌群,导致结合胆红素储留[5],此外,由于肝肠循环,肠道内的有大量的β2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很快将结合胆红素分解为未结合胆红素,被肠道重吸收,进入体循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6]。

本研究通过双歧杆菌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结果表明治疗组平均消退时间为4.5±2.7d,明显少于7.8±3.1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第2天血清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4天、第6天和第8天血清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单纯蓝光及双歧杆菌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均有效。

总之,双歧杆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黄疸消退块,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刘备,马国.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20(16): 1515-1519.

Slusher TM,Zipursky A,Bhutani VK.A global need for affordable neonatal Jaundice technologies[J].Semin Perinatol,2011,35(3):185-191.

郑蓉,张丙宏.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6):588-590

Ip S,Chung M,Kulig J,et,al.An evidence-based review of important issues concerning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J].Pediatrics,.2004,114(1):e130-53.

丁国芳.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5-186.

陈丽.经皮胆红素测定与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红素的相关性研究[J].北方药学,2017,9(8): 148-149.

猜你喜欢

黄疸新生儿
鲁晓岚:黄疸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