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2018-10-31涂小梅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涂小梅

【摘 要】目的:对比研究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插管方式的差异,将采取锁骨下静脉插管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PICC插管的3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置管成功情况、插管时间和并发症产生率。结果:选择差异化的方式进行插管后,研究组在患者的插管置管成功情况、插管时间和并发症产生率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血液病患者采取PICC插管的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插管成功率,降低插管操作时间,对患者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血液疾病;PICC插管;锁骨下静脉插管;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02

血液病是当前我国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其概念为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的疾病,例如白血病、缺铁性贫血等[1]。血液病的治疗往往需要进行静脉插管,血液病研究机构和各大医院对插管留置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PICC插管和锁骨下静脉插管方面的关注较为密切[2]。基于此,我医院开展了此次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对比研究,下面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插管方式的差异,将采取锁骨下静脉插管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PICC插管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为18-7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1.68±5.76)岁,插管留置时间为21-116d不等,平均插管留置时间为(62.85±7.73)d;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为19-7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1.99±5.91)岁,插管留置时间为23-119d不等,平均插管留置时间为(63.44±8.27)d。两组患者在上述资料的对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开展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德国Braun公司生产的7F锁骨下静脉导管(直径2.4mm,长30cm)进行穿刺,采取锁骨下入路的方式进行穿刺,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穿刺点选在锁骨中点或锁骨中外1/3,下方1-2cm处。穿刺前使用2%浓度的利多卡因,采取皮下、锁骨骨膜麻醉。穿刺进针时针尖应指向患者胸锁关节处,深度保持为4-6.5cm,保持针管负压。回抽后根据血液颜色和有无搏动等判断是否穿刺锁骨下静脉。使用导引钢丝至三格,拔针扩皮后留置深静脉导管,置入患者静脉15cm左右,使用含肝素的NS针筒检验留置导管通畅程度,注入NS防止血栓并做好导管的固定。研究组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的4F福彼乐PICC导管(长60cm,导管容积0.35ml)进行穿刺,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和头静脉。穿刺时15-30度进针,回血后压低穿刺针的角度至5度左右后再酌情平送,保持穿刺针位置不变,沿穿刺针推进插管鞘,保持插管鞘静止,撤出穿刺针。继续推进导管,约进入患者静脉15cm时,嘱患者将头部转向穿刺一侧并贴近肩部,之后将导管推进至目标位置,撤出插管鞘、支撑套件,固定导管。

1.3 觀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患者的插管置管成功情况、插管时间和并发症产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选择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检验水准0.05,即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插管置管成功情况

对照组插管置管成功29例,成功率为78.38%;研究组插管置管成功34例,成功率为91.89%。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插管时间

对照组插管平均时间为(25.86±6.68)min,研究组插管平均时间为(13.10±3.30)min。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3 并发症产生率

对照组并发症产生率为16.22%,研究组并发症产生率为2.7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总结

血液病主要包括红细胞疾病、粒系统疾病、单核细胞核和巨噬疾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造血干细胞疾病、脾功能亢进以及出血性血栓性疾病等等[3]。血液病可能引起患者头痛、失眠、心慌气短以及咳嗽气喘等,覆盖神经、心脏以及呼吸系统,具有“泛”特征性[4]。血液病患者需要进行静脉穿刺输注化疗药物和营养物质等液体。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采取多次浅静脉穿刺,该方法虽然能够达到治疗目的,但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对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生理疼痛,甚至导致血管破坏,药物一旦渗漏也容易导致局部坏死。因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PICC插管和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生理痛苦,降低穿刺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次研究对PICC插管和锁骨下静脉插管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PICC插管的研究组插管留置成功率为91.89%,插管平均时间为(13.10±3.30)min,并发症产生率为2.70%,明显优于采取锁骨下静脉插管的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针对血液病患者采取PICC插管的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插管成功率,降低插管操作时间,对患者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汪洋,宋慧,孙英杰.B 超引导下插管鞘内鞘扩皮预防 PICC 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 ,32 (12) :934-936

吕婉然.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 ,20 (30) :4207-4208

罗小莉,陈雷,刘镌.PICC导管异位至近侧锁骨下静脉的复位方法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26)

周莉.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插管与PICC结合应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 ,22 (5x) :109-111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