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床强化训练在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10-31刘磊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刘磊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康复床强化训练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脑中风偏瘫患者90例,按照随即数字表将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2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加用康复床强化训练。分析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下肢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下肢负重、平衡能力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下肢负重、平衡能力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中风偏瘫患者实施一般临床治疗及康复床强化训练,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康复床强化训练;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01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脑卒中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有40%的患者因治疗不及时导致残疾,因此该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加重了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1]。患者症状平稳后即进行早期康复床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重要影响[2]。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脑中风偏瘫患者90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脑中风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即数字表将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均值为(55.61±4.46)岁;其中13例患者为左侧偏瘫,27例患者为右侧偏瘫;Barthel指数均值为(28.17±11.25)分。联合治疗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均值为(50.01±4.67)岁;其中17例患者为左侧偏瘫,23例患者为右侧偏瘫;Barthel指数均值为(27.65±10.72)分。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等对比无差异性(P>0.05)。

1.2 纳入标准

(1)经脑部CT或MRI检查明确为脑卒中偏瘫的患者;(2)发病时间为1个月内;(3)患者不存在神经系统疾病;(4)Barthel指数低于40分。

1.3 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如溶栓、抗血小板、神经营养剂及控制血压等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联合治疗组患者加用康复床(采购自安阳市翔宇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型号:XYK-1)强化训练。其主要步骤为:康复床训练[3]:①开始训练前2~3d,应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适应性锻炼,以便于患者适应康复床的体位变化,达到防止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出现;训练前应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进行测量;②患者取平卧位于站立床上,患者的胸部、髋部、膝关节等部位使用固定带固定于康复床上,缓慢调整康复床的角度以便于患者适应站立,并根据患者训练效果逐个去除固定带;③患者每天训练1次,每次训练20~30min,连续训练4周;④在对患者进行训练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变化,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训练;待患者稳定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训练。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下肢负重能力 测量患者站立时患侧下肢所能支持的重量,连续测量两次,取算数均值。

1.4.2 平衡能力 (1)于康复床站立时需全部固定带固定时为0级;(2)在髋部加膝部固定带时于康复床上站立≥2min时为1级;(3)在膝部固定带固定时于康复床上站立≥2min时为2级;(4)患者无需任何保护措施站立≥2min时为3级。

1.4.3 临床治疗效果 (1)显效:患者经过训练后,上述2项指标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变;(2)有效:患者经过训练后,上述1项指标较训练前有所改变;(3)患者经过训练后,各项指标无变化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以%表示;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下肢负重、平衡能力对比

2组患者下肢负重、平衡能力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下肢负重、平衡能力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2.2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组患者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13例,有效率为95.0%,常规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0例,有效率为75.0%;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导致骨骼、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导致患者肌肉萎缩、僵硬,导致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降低。除此之外,若护理不当还可导致患者褥疮、呼吸道疾病等并发症的出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床训练,可改善患者的患肢负重及平衡能力,还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4]。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下肢负重、平衡能力治療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下肢负重、平衡能力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脑中风偏瘫患者实施一般临床治疗及康复床强化训练,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在临床上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节选)[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01):17+70.

刘西玲.电动站立床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2):166+168.

邹光莉,叶和梅,万承群.神经网络重建治疗配合电动起立床强化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02):1-3.

杨富珍.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J].临床医学,2014,34(03):77-78.

猜你喜欢

脑卒中偏瘫
中医护理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依从性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