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文精神引导的选择性描述

2018-10-31桑克

出版人 2018年7期
关键词:通史人文精神人文

桑克

可能任何人都清楚,史书莽林之中的通史其实并不是冬天里的炉火,它与常识一样,都在试图为我们这些渴求知识的普通读者描述一些基本事实,而且我们也清楚,事实之难得超乎某些推特宅男想象的天方夜谈。而与常识不同的是,通史往往以线性时间为轴,而且更加注重事实的全面性与权威性这样两种看起来并不容易达到的苛刻要求。菲利普·E.毕肖普《人文艺术通史》第七版只是各种通史之一部,它的特色正如它的名称所言,是关于人文艺术的——艺术之外尚存人文,与其他常见之艺术通史的视野和角度甚至本性已经截然不同——而它的主标题则是“人文精神的伟大冒险”,这其实不仅意味着部分事实的压缩、选择和组合,也暗含着关乎取舍标准和价值评估的测量仪器是怎样运转的。这可能足以解释为什么青铜时代的中国是如此描述的,而其他方面并不在考虑之中。

我们注重的可能仅仅是通史中的有机成分,但是同时也深感于通史教育的力量与恐惧。读这样的书成长起来的人自然会受到它的影响,而后来接受的营养就会因为进入缓慢而减弱效用。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回避误入歧途的悲凉,同时也明白阅读最初之惊喜和后续之复杂往往都是伴生的,何况具体词句的精心描述所带来的交互作用——读者可以自行比较不同通史对于同一事实或者人物的描述,或许更能显示彼此水平之差异。而一旦我们将这部通史置入另外一些顶着通史皮毛之书的行列之中时,不得不面对更加复杂的精神状况之时,又会覺得各种反应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或许我们需要更换一种方式就可以压制内心的其他情绪——这部通史仍旧只是草稿,它已经在非常努力地描述更多范畴: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哲学,宗教,政治,战争,诗歌,小说,科学,电影……有意思的是,在《后记》中,它将主要篇幅给予爱德华·托马斯写于1914年的一首诗。因为这首诗的存在,更因为这篇后记短而动人的描述,足以淹没相关的牢骚与不安。而在其他关于诗歌的篇章之外仍旧存在着诗歌伟大而神秘的阴影——

优秀的人们信心尽失,而坏人

却充满了炽烈的激情。

这是叶芝名作《第二次降临》,今天重读五味杂陈,而且作为一个诗人我又不禁为之暗喜。暗喜的优势是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在任何一个时代从不缺席还是它即将面临新的危机与挑战?在这部通史之中,更多的艺术描述仍旧是传统意义上的,比如绘画、雕塑与建筑。这种通史的叙述一般都会重视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且时刻不忘给虚空中的学生出有意思的思考题或者练习题,比如在介绍1800年官方沙龙的一幅画《黑人妇女肖像》的时候,它在正文里提及“人们认为贝诺亚的肖像画是影射法国大革命在授予妇女权利方面的失败”,在作品说明文里则强调可以将这幅画“比较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这种比较方式对于历史与思考的双重建设都是具有效验的。真知灼见往往会藏在这种方式之中,而并不总是显示于直言——对于后启蒙时代的读者来说这种方式往往更容易接受。

在祛除校对或者翻译方面的诸多事务之后,我们可能更愿意看到直言不讳。通史之中描述的方法是,“新的声音要求修改经典”,这可能显示着某种新的变化或者新的内在要求正在产生作用。

我们发现,某个事实可能是更为清晰的,即当代艺术工作的复杂性,完全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沼泽地景况,或者说各种要求全都共时于复杂而迷惑丛生的集合之中。由此看来,强调没有丝毫重复性的个性已经成为更为普通的艺术追求。通史为艺术家或者知识分子提供的经验或许就是在这种意义上的——重新选择和开机的机会,重新思考艺术出路的机会,从历代努力之中总结出来的教训与机会——从理解过去的各种意图之中重新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当代。

猜你喜欢

通史人文精神人文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西方音乐通史写作中的流行音乐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