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税收入增长之谜

2018-10-31郑嘉璐

南风窗 2018年22期
关键词:高收入者个税法个人收入

郑嘉璐

2018年10月,中国老百姓迎来一个重要的改变,新个税法开始试行。个税免征额正式调整为每月5000元,并执行新的税率表。这是个税法的第7次修订,也是减税降费的重要举措之一。

10月18日,财政部国库司公布了2018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2018年1月到9月累计,个人所得税11349亿元,同比增长21.1%,累计同比增速连续多个月保持在20%以上。

中国农业大学会计系副教授葛长银计算,如果2018年个税保持20%以上的增长,那么全年个税收入将达到14395亿元,这大约是2014年全年个税收入7377亿元的一倍。这4年里,全国个税年均增速18%左右,远远超过工资增幅。

一方面,政府在减税降负;另一方面,包括个人所得税收入在内的税收收入又在不断增长,这该怎么理解呢?

不断增长的个税收入

其实,个税收入的增长不仅局限于2018年。2014年,个人所得税收入7377亿元,同比增长12.9%;2015年,个税收入8618亿元,同比增长16.8%;之后两年,个税同比增速分别是17.1%和18.6%。个税收入不仅在增加,而且增速还越来越快。为什么在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个税还会连年增长?

过去几年里受减税降费影响最大的是企业,而不是个人。比如营改增、清理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增值税税率和企业所得税税率改革等措施,它们降低的都是企业的税负;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税制在过去几年内并没有變化。最新的个税改革从今年10月才开始试行,在这之前的免征额、税率都是2011年制定的,个税收入没有降低并不令人意外。

不过,新个税法的出台将改变个税收入持续上涨的势头。如果不考虑部分影视明星补缴税款等其他因素的影响,10月份的个税收入将会有不小幅度的减少。

个税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居民收入的上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授贾康撰文称,个税大增,首要原因只可能在于居民收入的增长,特别是那些收入水平位于起征点以上的企业与机构的员工,受前一轮国有企业和不少民营企业利润水平上升、市场机构收入增长带来薪酬增加的影响,以代扣代缴机制上缴的个税显著增加。

从数据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确实上涨了。由于第一产业占个税收入的比例微乎其微,学界往往将城镇居民收入看作个税的主要税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6280元增加至2017年的36396元,增长了5.80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0.89%。

有人可能会说,工资增长率低于个税增长率,这是不是说明个税比工资涨得快呢?要知道,个税与个人收入的关系的确是非线性的。个人所得税采取累进税制,个人收入越高,个税的税率就越高,个税增长的幅度也就会超过个人收入。以本次改革后的税率为例,如果不计各项扣除,当个人收入从5000元上升到8000元时,超出的3000元部分要以3%的税率缴纳90元个税;但当个人收入从8000元上涨到11000元时,同样上涨的3000元则要按10%的税率缴纳300元。很明显,随着全民收入上涨,个税收入会涨得更快一些。

参与CRS的国家包括新加坡、新西兰、开曼群岛等,这些地方都曾是中国富豪青睐的避税天堂。

因此,对于个税收入的快速上涨,我们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首先,个税不同于企业类税负,它的快速提升并不是由征管力度与征管水平的提高导致的,个税收入的上涨直接体现的是居民收入的提高。其次,由于工资薪金收入对个税收入的贡献最大,个税收入激增确实使得中低收入阶层的纳税负担不断增加,这就让个税调节收入的功能大大降低了,这也是为什么新的个税法要将免征额提高到每年6万元。

摘下“工薪税”的帽子

在个税领域,最近还有两条新闻。一是税务部门查处范冰冰偷税漏税一案,二是霍尔果斯等税收洼地的政策收紧,皮包公司纷纷撤出。这两条新闻释放出同一个信号:中国政府正在打击高收入者的偷税行为。

最吸引人眼球的恐怕是当红女演员范冰冰的案子。税务部门调查后发现,范冰冰在电影《大轰炸》的拍摄过程中,以拆分合同的方式偷逃个人所得税618万元,少缴营业税及附加112万元。此外,她和她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少缴税款2.48亿元。除去2.66亿元的追缴税款,范冰冰还要上缴0.33亿元的滞纳金,5.96亿元的罚金。

更重要的是,税务部门正借此机会规范影视行业的税收秩序。税务总局宣布:在今年年底前自查自纠并到主管税务机关补缴税款的影视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将免予行政处罚,不予罚款;对个别拒不纠正的依法严肃处理。

另一条新闻说的是中国的边境小城霍尔果斯。因为在税收方面提供了极为优惠的政策,这座小城吸引了众多皮包公司来此避税。但最近,情况发生了转变。据《伊犁日报》统计,6月至今有100多家注册在霍尔果斯的影视公司注销。今年一月,当地提出企业必须实体落地,有固定面积的办公场地和相应的办公人员,并为员工缴纳社保,拿出企业所得税减免的20%用于当地投资,缴纳保证金等条件。税收洼地被垫高了,企业无利可图便纷纷撤出了。

范冰冰和霍尔果斯的新闻都指向了高收入群体的避税问题。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陈建东研究发现,收入越高的阶层,其人均收入效应对其所在阶层的个税收入贡献不升反降。换句话说,高收入者的个人收入提高了,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却没有相应增多。

这是因为高收入者避税的方法更多。《南风窗》此前曾报道过,过去由于中国没有施行综合计税的征收方式,个税实际上是工薪税、劳务报酬所得税、稿酬所得税等多种税收的合集。这样一来,越是高收入者,其收入越多元,税负相对就轻。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税收制度不够完善,高收入者更能利用避税手段少缴税款,这使得大量高收入阶层的税收流失较为严重。结果就是,个税逐渐变成了工薪税。

新的个税法是摘下个税“工薪税”帽子的开始。本次个税改革,有两处与打击高收入群体避税有直接关系。一是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此前通过分散收入来避税的人群将承担更大的税收压力。二是首次在个税法中增加了反避税条款,对于纳税人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等避税行为,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

今年9月,打击高收入者海外避税有了新的武器。中国首次与其他部分国家交换CRS(海外金融账户共同申报准则)信息,这意味着中国能够掌握税收居民的海外资产状况,从而发现跨境避税的线索。参与CRS的国家包括新加坡、新西兰、开曼群岛等,这些地方都曾是中国富豪青睐的避税天堂。

专项附加扣除

在新的个税法中,有一个重要的红利,那就是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所谓专项附加扣除,是指在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额时,除了免征额度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允许额外扣除的项目。新的个税法规定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生活成本。

这项千呼万唤的政策终于在10月份揭开了面纱。10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向全社会征求意见,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标准也浮上水面。此次专项附加扣除的力度不小,确实达到了李克强总理的要求:“扣除后的应纳税收入起点明显高于5000元,进一步减轻群众的税收负担,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专项附加扣除的细则没有随个税法一同提出,这是因为专项附加扣除是一件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事。举例来说,同样是偿还住房贷款利息,但房屋单价、人均住房面积、房屋套数、房屋类型等因素可能存在巨大的差異,怎样制定扣除标准才能准确反映纳税人的实际开支状况?再比如说,赡养老人的情况也很复杂,老人的个人收入、子女数量、子女的赡养方式都不相同,税前扣除多少才合适呢?既要保障纳税人方便纳税,相关支出得到合理扣除,又要体现政策公平,使纳税人享受到减税红利,并不轻松。

从官方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来看,专项附加扣除采取了固定数额扣除和限额扣除两种方式。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个税征收过程中引入专项附加扣除,许多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

固定数额比较适合长期持续的支出项目,比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和赡养老人。以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为例,在征求意见稿中,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方式可以是父母双方分别扣除,也可以由一方单独扣除。这种方法既便于纳税人申报,又便于税务部门审核,只是地区与家庭的差异体现的不明显。

如何让这种差异有所体现呢?征求意见稿做出了相应设计。比如说,对于大家最关心的住房贷款利息专项扣除,征求意见稿规定只有首套房的贷款利息支出可以扣除,标准是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这就避免了一些非刚需买房者钻政策的空子。再比如住房租金一项,考虑到不同地区租房成本的差异,扣除标准会根据所在城市的不同有所区别。

对于个体差异较大的支出项目,可以采取限额扣除的方式。比如大病医疗一项,个人负担超过15000元的医药费支出部分,为大病医疗支出,这部分可以按照每年60000元标准限额据实扣除。个体的开支不同,扣除的金额也就不一样。这种方法更为灵活,也能体现不同家庭的差异,但是纳税人的申报和税务部门的审查都更繁琐,也存在出现税收漏洞、造成税收流失的可能性。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个税征收过程中引入专项附加扣除,许多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说,税务部门未来可以利用大数据工具,直接从房管、医疗、教育等部门获取纳税人信息,精简报税流程。再比如专项附加扣除落地后,国务院还可以根据运行情况及时调整扣除方式,照顾不同地域、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将个税的调节功能发挥得更彻底。限额按比例扣除是未来可以引入的一种方式,尤其是针对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这样个体差异比较大的支出项目。

专项附加扣除是个振奋人心的政策,尤其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假设一个家庭有两个子女,夫妻双方都要赡养老人,家中又有每月1000元以上的住房贷款利息,这个家庭在计算个税应纳税额时,最多(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以扣除7000元。

从2019年1月1日起,包括专项附加扣除在内的新个税法就要正式实施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高收入者个税法个人收入
我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研究
新《个税法》下综合所得预扣预缴及汇算清缴
用手习惯对个人收入有影响吗?
强化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对策研究
辽宁抚顺市张恒瑞问:《个税法》修改后,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如何纳税
我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
新个税法时代的顺势应对
我国遗产税的制度设计——基于法理和税收双益原则
计划生育是否提高了子代收入?
中国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