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泛:丝路是我永恒的拍摄主题

2018-10-31

旅游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丝路摄影

李泛,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第一位走进戛纳电影宫受奖的中国摄影师。他长期关注丝绸之路文化及沿线国家地域文明,足迹遍布中国、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伊朗、土耳其、埃及、意大利、希腊、老挝、柬埔寨、泰国、英国、法国、挪威、瑞典、韩国等国家。

尤其是位于丝绸之路起点的中国,他走遍中国西部各个民族聚居区,记录了彝族、塔吉克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生存状态及社会变迁,为正消逝的民族文化留下了大量珍贵影像资料。这些影像横跨欧亚大陆,把今天的丝绸之路文明呈现出来,通过这些影像为人们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人们看到21世纪丝绸之路上各国家民族的生态环境、生存变化及人文景观。

李泛的镜头始终对准中国及丝路沿线国家的人文影像,至今已创作“中国云南乡村信仰”“中国彝人影像志”“裸颜:塔吉克人生活影像”“同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克里雅人:最后的沙漠守望者”“消失的和田老城”“昆仑山下我的家”“丝路维吾尔族民居遗产:高台纪事”“荒原生灵”“后三峡人家”“恒古苍穹:孟加拉国纪事”“罗兴亚神情”“苍穹之下:孟加拉环境污染”“孟加拉童工”“克什米尔面纱”“跨越喜马拉雅的梵音”“波斯玫瑰”“奥斯曼之恋”“后法老时代”“落影埃及”“镜触罗马长安人”“帕米尔皇冠:塔吉克斯坦纪事”“关中地窨院”“麻风病村”“中国西部留守儿童”“都市边缘人”“氟骨病村”“公路污染”“屯堡奶奶们”“我从大唐来”等摄影专题。

李泛的摄影作品,以人文主义为理想,关注丝绸之路文化带上国家的社会基层百姓生活,聚焦即将消逝的民族传统文化,以高度摄影自信撰写人类文明影像档案。这是对生命母题的关注,映射摄影师的大道情怀。

他的摄影,秉持哈苏胶片相机的影像素质与经典方构图,一路拍下来,完成多人专题创作,每一幅作品渗透着厚重典雅、端庄大气的影像气质。2009年,在法国戛纳电影宫举办的索尼世界摄影大赛颁奖典礼上,法国知名摄影师马克·吕布看了李泛的摄影作品激动地说,“很难想象用(哈苏)中画幅相机能拍出如此精彩的照片,而且是中国新一代摄影师,看来我们应该要重新认识中国摄影师,很遗憾我已没有这个能力了。”创作的脚步从未止步,李泛也将一直行走在古丝路文化带上,深挖时代话题,这使他的摄影保持与时俱进的新鲜度。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写道,艺术家要“善于感受和捕捉‘社会氛围转化入作品,使作品获有特定的人生意味和审美情调”,李泛正是这样艺术家,时刻保持着对社会和时代的警觉度和敏锐度,这使他的摄影透着浓浓的时代气息和艺术气质,需要观者在沉静中回味作品扑面而来的静穆的伟大和高贵的气质。”正如著名美学家,博士生导师滕守尧在其文章《瞬间的永恒》中所说“李泛的摄影屡屡获得大奖不是偶然的,他已经把这门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美学高度。观赏其摄影作品,不管是人物写真,还是民俗纪实,都使我们感到一种奇特的审美愉悦,甚至是一种审美的震撼。”本期《旅游世界》就带你走近这样一位丝路摄影师的内心世界。走进现在和我们记忆中的丝绸之路。

猜你喜欢

丝路摄影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
丝路
丝路月正圆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