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基因实验的设计和流程简述

2018-10-31沈兆瑞

生物学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拟南芥质粒转基因

沈兆瑞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 天津 301700)

1 教材分析

“基因工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必修2)第六章以及(选修3)专题一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转基因实验的基本操作程序展开: 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转基因实验的流程繁琐且远离日常生活,以至于学生对上述步骤的认知常停留在记忆层面。因此,教材中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尝试让部分学生参与转基因实验并介绍给其他学生”。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带领学生设计并开展一次完整的转基因实验,并以讲座形式进行流程简述,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2 实验设计

2.1 受体植株的选择——拟南芥 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属十字花科植物,在中国的华东、中南和西北等地广泛分布,一般生长于山坡、平地、河边以及路边。由于具备生长周期短、繁殖系数高和基因组小等优点,因此被作为模式生物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等领域中[1]。

2.2 目的基因以及相关元件的选择 具体如下:

(1) 目的基因 选取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并在其上游连接一段的信号肽序列(signal peptide,简称sp),后者可帮助GFP定位于线粒体中,方便后续的检测与鉴定。

(2) 启动子 选择在双子叶植物中广泛使用的组成型启动子CaMV 35S,用于驱动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

3 实验步骤

3.1 构建重组质粒 具体如下:

(1)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利用工具酶,依次将启动子、信号肽序列和目的基因连接成一段DNA序列(图1A所示),其上下游分别携带BamH I与KpnI酶切位点,方便与普通质粒(图1B所示)重组。利用双酶切法同时处理目的基因与普通质粒,连接后获得重组质粒(图1C所示)。

(2) 转化 将上述连接产物导入处于“感受态”的大肠杆菌中,所得的转化产物主要分为三类: 绝大多数为空白的感受态细胞,少数细胞成功导入重组质粒。除此之外,还存在普通质粒自连所造成的干扰。

(3) 抗性筛选 将转化产物转移至含有氨苄青霉素(Amp)的培养基中进行初步筛选,得到含有标记基因的大肠杆菌单克隆菌落。

(4) PCR鉴定 为了进一步排除普通质粒的干扰,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通过DNA凝胶电泳观察显示,除去4/7/8组外,其余各组均获得扩增条带,表明成功导入重组质粒(如图1,D所示)。

(5) 提取质粒 任取一组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单克隆菌落进行二次扩培,提取重组质粒备用。

图1 构建重组质粒

3.2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农杆菌侵染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转化体系,在双子叶植物的应用中尤为常见。农杆菌细胞质中的Ti质粒内含一段T-DNA序列,侵入植物体后,该序列会随机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组中,产生可遗传变异。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感受态”细胞中,经过转化、抗性筛选、PCR鉴定等步骤(同上文,不作赘述)获取携带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在28℃下扩培后备用。

本实验采取花序浸泡法,让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拟南芥子房内部的胚珠(将发育成种子),使子代获得相应性状。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拟南芥植株,待花序发育至适宜阶段后,剪除已成熟角果与已授粉花,并在24h后进行转化。在此期间,将二次扩培的农杆菌与等渗溶液(常用蔗糖溶液)混匀,制备农杆菌悬浊液备用。将经过剪切后的花序浸泡入上述悬浊液中,带有T-DNA序列的农杆菌通过侵染进入植株体内并完成转化。对转化后植株进行避光和密闭保湿处理,24h后解除并移至适宜环境下生长。

3.3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一般将农杆菌侵染的植株命名为T0代,其子代多数为正常植株(未成功转化),少数转化成功的植株被命名为T1代。花序浸泡法操作简便,但转化效率相对偏低。因此,必须利用抗性筛选来获取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T1代。因为本实验选取的农杆菌携带潮霉素抗性基因,所以使用含有潮霉素的植物生长培养基对T0代的种子进行筛选。潮霉素对幼苗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仅有成功导入农杆菌的T1代幼苗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绿色荧光蛋白(GFP)受到蓝光照射时,会吸收能量并激发出绿色荧光。依据该特性,GFP常被生物学家作为标记蛋白,用于观察细胞内蛋白分子的动态变化[2]。本实验可通过观察T1代幼苗的绿色荧光水平,来进一步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检测结果表明,在拟南芥幼苗的根、茎和叶中均能检测到绿色荧光信号。进一步通过酶解处理,获取单个原生质体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GFP集中分布于线粒体中。上述结果均表明目的基因成功导入了T1代幼苗中并正确表达,该幼苗确为转基因植株,本次转基因实验流程完成。

4 实验创新

本实验利用农杆菌转化法成功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株中并表达。通过流程简述,学生从整体上对转基因实验的步骤有了更加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此外,实验中对相关技术的具体应用也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例如,PCR技术鉴定目的基因的导入和荧光标记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等。由此可见,生命科学离不开实验,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感受生物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拟南芥质粒转基因
农杆菌转化法中的“Ti质粒转化载体系统”的简介
——一道江苏高考题的奥秘解读和拓展
全基因组测序后质粒的组装与鉴定研究进展*
转基因,你吃了吗?
美国首次释放转基因蚊子
开发新方法追踪植物病害的全球传播(2020.6.7 iPlants)
小鼠转录因子STATl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拟南芥
口水暴露了身份
一株特立独行的草
玩转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