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止的境界

2018-10-30洪德斌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刘基梨子志向

洪德斌

知止,即应当为其所应为,不为其所不应为。

古人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明代刘基在《郁离子》一书里,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越国有一个工匠善于造舟,巧夺天工。吴王请他造舟,尊他为造舟之神。可是,他还不满意。一年之后,他向吴王自荐说,自己不仅会造舟,还会操舟。吴王信了他,便让他出阵参加水战。结果大败,工匠舟没而身死。刘基感慨地说,这真是画蛇添足,不知止,断送了他的一世美名。

所以,做人要懂得知止,知止不殆。知止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知止可臻道德的高标。《元史》中记载了大哲学家许衡的一则故事:公元1232年,蒙古兵的铁蹄踏进河南新郑,许衡跟随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天气炎热,途经河阳的时候,由于长途跋涉,大家又累又渴,就在路边停下来休息。这时,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梨子,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坐在路边的树下,一动也不动。

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去问许衡:“你怎么不去摘梨吃呢?”

许衡回答:“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梨吃呢?”

那人不屑地說:“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逃难去了,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

许衡正色道:“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试想,在那种情况下,如果许衡也像其他人一样去摘梨吃,肯定不会有人指责他,但是在可口的梨子面前,他止住了脚步,守住了内心做人的准则。

他的知止,保持了人格的坚挺,体现的是高尚的精神境界。

知止考验人生的智慧。《史记》中有一个故事: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他非常喜欢吃鱼,于是就有人给他送鱼,他却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

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接受了你送的鱼,就会有更多的人来送鱼,甚至送更加贵重的东西,我就会因此触犯法律而被免去宰相之职,以后就买不起鱼了。到那时,你还会再来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到鱼吗?所以,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

“鱼”对公仪休来说无疑是一种诱惑,有人给他送鱼,他本可以欣然笑纳,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他的理由很实在,就是贪图不该得的东西,会让他失去本该拥有的东西。

他的知止,体现的是一种远见和智慧。

“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在功利主义时代,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身份认同,把握不好人生定位,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就像一部永不停止的机器,失去了人之为人的价值而为外物所累,这就是庄子所称的“物化”。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既要积极进取,也要懂得把握分寸。我们应该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要抵制诱惑,控制欲望,守住做人、处事的规矩和底线,心中要始终亮着法律和道德的红绿灯,学习上要不断进取,为人处世则要知止,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猜你喜欢

刘基梨子志向
缔造明朝的传奇军师
谈志向
确立适当的志向
梨子
天鹅de志向
终身不遇
刘基的隐与显
分梨子
刘基的识人之智与自知之明
找规律画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