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与留住留守儿童

2018-10-30黄成

读天下 2018年21期
关键词:关注留守儿童

摘要: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是当今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有关专家认为,“空巢、留守”生活对儿童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不稳定、行为道德失范、心理畸形发展等,如果这些性格缺陷得不到及时矫正,会给学校教育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甚至于这些儿童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加强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关注;留住;留守儿童

一、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 学习较差

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概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从调查情况来看,有95.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4.6%。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文盲比例较高,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

(二) 性格缺陷

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广东等沿海地区为主,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率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导致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三) 缺乏亲情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根据调查和座谈的情况反映,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四) 心理障碍

据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的形成。

(五) 行为偏差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二、 留守儿童外出求学存在的问题

(一) 高昂的经济负担

据统计,沿海地区学校,每期借读费在2000元以上,学生每月生活费350元,再加上资料费、活动费、水电费等,每学期至少要支出5000元左右。他们自身的生活费每月至少1500元。这样下来,挣一年的工资也所剩无几。

(二) 择校困难

部分务工人员完善了劳动合同、居住证等相关手续,把孩子送往教育部门指定的学校。等孩子入了学,又觉得学校不满意。但是,根据规定,家长没有理由拒绝,要不就去读好一点的学校,可又要承担高额的借读费。

(三) 环境不稳定,随意性大

由于就业困难,许多务工人员不断地更换工作环境,居住地点也在变,于是孩子就跟着不断地转学。许多孩子都说,刚适应一所学校又要转学,真不舒服。据调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转学孩子成绩下降了,有些孩子还养成了放任自流的坏习惯。

(四) 疏于与孩子的沟通

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三、 关注留守儿童,留住留守儿童的建议

1. 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福利。

2. 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二是充分利用假期、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开通家长热线,建立家长微信群,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四是在课程设置上大胆创新,开设心理课程,专设心理辅导教师,对儿童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3. 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从调查资料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影响较大,但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最好留一个在家,保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隔太久,原则上做到每周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关心“留守儿童”这个孤独、寂寞的弱势群体,把他们留在家乡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对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甚至于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的稳定、未来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直接影响。社会应当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给予这个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存在,感受到家的温暖,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敬忠.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赵建昌.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J].江苏教育通讯,2006.

作者简介:

黄成,重庆市,重庆市荣昌区河包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关注留守儿童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