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所遇问题的研究

2018-10-30葛志财卢雅芳

读天下 2018年21期
关键词:双创

葛志财 卢雅芳

摘要: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得如火如荼,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跨境电商创新创业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本文以“双创”为背景,从培育硬件和培育方向两方面出发,分别给出了现如今高校培育综合实用型跨境电商人才所遇到的问题,进而给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双创”;综合实用型;跨境电商人才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主要倡导的一个内容;政府部门、宣传媒体也在全力宣扬跨境电商。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零售进口总额达到902.4亿元,同比增幅超过80%。“双创”背景下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进一步增加,这就意味着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而目前高校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实践能力不强,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其应该具备的素养和技能离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并且现在的大部分高校都还没有针对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 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双创”背景下,跨境电商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行业,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我们要努力解决其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我们要怎样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再比如未来跨境电商的平台是怎样的等等。本文在此将这些问题归为两类,即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硬件方面和培养方向上面的问题,并据此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 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高校在“双创”背景下培育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时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该专业人才培育的硬件问题,包括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和实战基地的建设等问题。现在高校培养的人才缺乏动手能力与人才培养的硬件环境有着巨大的关联,良好的培育环境能够同时提高专业人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这有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绝大部分高校在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硬件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如下。

1. 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

高校所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较弱,这与复合型外贸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距。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针对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及时进行调整,没有立足于现代社会对于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需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环境与实践平台,整体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高校在培养跨境电商创业人才时比较重视课堂教学,不太重视实操课程,学生实战的经验和机会都比较少。因此,高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

2. “双创”环境下的国贸师资缺乏

目前高校的国贸师资大部分都是来自国贸专业的教师,他们擅长传统贸易理论知识,但缺乏在“双创”环境下的创新型创业经验和培养方法。并且这些教师很少真正从事过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所以缺乏实操知识,但是实际做的和理论又不太一样,师资也就满足不了显示需要。

3. 缺乏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来说,拥有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基地是很重要的,它的建设不仅需要各类模拟软件,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及平台的配合来应对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但由于各类原因,高校很难建立其真正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即使建立了也没有能够很好地维护、有些更是形同虚设,利用效率较低,从而直接影响了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二) 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硬件方面问题的解决

关于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硬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要求,相应的给出了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1. 创建与跨境电商企业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在“双创”背景下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特别注意其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匹配问题,在教学中可以结合“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尽快全面地了解真实的创业情景。不仅如此,高校还要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共同制定“双创”背景下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适用于当今社会的跨境电商综合实用型人才。

2. 加快跨境电商师资的引进与培养

针对目前高校普遍缺乏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跨境电商类师资,我们要采用内外兼修的方法来加以改进。一方面,要让部分教师转型做跨境电商,送出去企业或高校参加相关的课程培训与进修;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引进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师,或者引进有很强实操能力的企业师资做外聘教师。

3. 强化“校内和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

“双创”背景下需要切实的了解社会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现实需求,所以高校要与多方面进行合作,整合资源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硬件设备。比如定期组织学生和老师一起去合作企业和工厂进行观摩学习,为学生提供外贸信息和渠道等,这样可以强化校外基地的建设;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购买各类教学软件,以强化校内基地的建设。

三、 高校跨境電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方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 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方向存在的问题

在有了一个较完善的硬件环境后,对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培养方向,让他们可以更加适用于市场的需求。而跨境电商又是一门专业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高校应该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设计独特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

1. “双创”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案问题

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方案需要国贸专业、电商专业学生的加入,同时根据对跨境电商人才的不同需求设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跨境电商创业人才培育方案。然而,不少高校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这么考虑,在制定实际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与其他专业人才培育的不同之处,制定的培养方案没有针对性。

2. “双创”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缺乏针对性

跨境电商其实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专业,而大部分高校开设的跨境电商创业课程就忽视了这点,导致该课程缺乏特色。同时,许多高校的跨境电商教师仍以讲授课为主,忽视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即使有安排实践课时也比较敷衍,基本上是以报告的形式完成的。不仅如此,由于高校很多教师自身的实战经验不足,难以根据个性化需求进行灵活的教学,这对培养实用性人才十分不利。

3. “双创”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缺乏国际化视野

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国际化可以有效解决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缺少应用型人才的问题。我国大部分高校對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针对国内市场,而忽略了国外市场的拓展,这就导致了应用型人才的短缺问题,不利于中国全面贯彻“走出去”策略。

(二) 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方向问题的解决

“双创”背景下,针对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方向问题,本文根据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并结合了企业、政府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后具体给出以下几个解决途径。

1. 确立更加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从跨境电商发展对从业者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来看,优秀的跨境电商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熟练的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能力、丰富的地域知识等。因此,高校应该将培养这样的学生作为自己的目标。“双创”背景下高校除了要以“三位一体”,即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为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以外,还需要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具备深度参与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的能力。

2. 不断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更新

各高校要根据跨境电商的现实需要,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设计要更有实操性,以让学生将来更快进入职场,为了激励教师主动完善和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高校应该制定较为完善的奖罚制度。同时,教材也需要审时度势地跟上“双创”的背景,及时更新,了解最新动态,要符合当前市场的要求。

3. 用国际化的视角来培养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

根据“双创”的背景和市场的需求,让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国际化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其服务对象和服务平台都是国际化的,所以各校培育该方面人才时,内容应当符合国际化电商人才的培训标准和目标。除此之外,高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国外案例的研究与实践,让学生真正步入真实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环境中去。

参考文献:

[1]杨坚争.电子商务安全与电子支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

[2]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9(10).

[3]康莹.跨境电商现状分析及趋势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

[4]张建平,王默儒.跨境电商:中国经济变革新引擎[J].互联网经济,2015(Z1).

[5]王丽萍,张洁,何士龙.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

[6]洪恩华.高职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的可行性及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5).

作者简介:

葛志财,卢雅芳,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双创
西安交大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二
苏锡常都市圈高职院校双创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双创”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信部:五措施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将建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