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美术教育因材施教的探索

2018-10-30吴艺

读天下 2018年21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因材施教初中

摘要:初中美教育中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按照新课改提出的要求,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便可布置不同的绘画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绘画能力得以提高,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也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的绘画小组,引导各个小组进行绘画比赛,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积极运用绘画技巧和方法,绘画出精美的图画,进一步提高学生绘画技能。同时,在分层教学中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的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便可缩短学生间的差距,势必会提高美术教育效果。

一、 对初中美术教育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在以往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始终以讲解知识为主,进而忽视因材施教,致使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无法快速学会绘画方法,逐渐在学习中对画画失去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不愿意学习绘画,势必会降低学生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学习效率,渐渐地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针对这一教学现状,应按照新课程的标准和提出的要求,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以因材施教作为教学目标,从而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等等,合理分为多个层次,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同时,指导过程中对于绘画能力较差的学生,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而后,引导学生绘画简单的图画,也可以模仿美术作品绘画,逐渐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和绘画技巧,从开始不懂得如何画画,转为灵活应用绘画方法,画出栩栩如生的作品,体现出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二、 对初中美术教育因材施教的探索

(一)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绘画能力有所差异,初中美术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从而在讲解美术课程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进行因材施教。同时,确保各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如果小组中优秀的学生较多,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就会对学习美术失去自信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学中应全面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的绘画水平,而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的原则划分多个层次的小组,讲解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提出依据各组的具体情况,由简单到难提出问题,调动全体学生主动鉴赏美术作品,一边审美一边总结答案,学生思维更灵活,注意力更集中,最终不同层次的小组分别回答出正确答案,有效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更好地绘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分层指导学生绘画,提高学生绘画水平

在进行初中美术教育时,教师要重视因材施教,在指導学生绘画时,充分掌握各个层次的学生的优缺点,从而对于绘画水平不高的学生,引导学生描绘一些简单的图画,或者提出不同的绘画主题,有利于激发学生产生绘画兴趣,主动运用所学的方法绘画,不仅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增强学习动力,进而主动画画,逐渐在教师耐心的指导下,绘画能力明显提高。而对于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指导时,应提出高要求,促使学生积极挑战自我,主动绘画没有尝试过的图画。例如:在学习《画校园》时,就可以分层地引导学生画画,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绘画水平有所提高,必然会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表明因材施教具有重要意义。

(三) 分层布置绘画任务,调动学生主动绘画

目前,初中美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先详细讲解绘画时,应注意的事项和绘画方法,促使学生意识到绘画不同的场景,运用的绘画方法有所不同,而后,就可以进行因材施教,从而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绘画任务。例如:在学习《梅竹精神》一课时,详细讲解基础知识之后,提出难度不同的任务,要求绘画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绘画出竹子和梅花的形状,并填充相应的颜色,驱使学生完成,对于学生出色的表现和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更加努力学习美术课程。而对于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难度较高的任务,要求学生发挥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出梅竹的特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构想,逐渐绘画出精美的作品,进而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所突破和进步。由此可知,美术教育过程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这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主要途径,可见因材施教教学模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四) 分层划分小组,引导各个小组进行绘画比赛

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进行因材施教时,可以依照学生的绘画能力,分层划分为多个小组,引导各个小组成员进行绘画比赛,规则为在固定时间内,成员以接力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幅美术作品,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比赛中,充分发挥出主体作用,从而转变被动的状态,在比赛中积极配合、相互协助、相互帮助,逐渐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同时,不同层的学生相互取长补短,主动学习对方的优点,在绘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画画方法,不仅学会调色板和搭配颜色,还提升全体学生的绘画水平,最终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师要想消除两极分化现象,必须要重视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先了解学生的绘画成绩和绘画水平,而后,结合具体的情况布置不同的绘画任务,使绘画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出想象力,主动运用美术知识和技巧,绘画出美术作品,逐渐提高绘画能力,逐渐对画画信心倍增,开始积极绘画。而对于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布置具有挑战性的绘画任务,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对于提升全体学生的绘画水平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谢宝华.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艺术评鉴,2018(05):128-129.

[2]郭伟春.初中美术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J].艺术评鉴,2018(05):130-131.

[3]宋娟.基于新课程教改的初中美术研讨课实践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

[4]郑德胜.对初中美术教育因材施教的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16(06):48-49.

作者简介:

吴艺,贵州省铜仁市,寨桂九年一贯制学校。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因材施教初中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