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立德树人

2018-10-30郑晓斌

读天下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中学教育以生为本立德树人

摘要:习总书记提出“立德树人”是根本教育目标。因此中学新课标改革要落实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任务,而德育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本文秉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原则,探讨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中学教育;以生为本;立德树人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特殊时期,他们这一阶段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思想波动,一旦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袭,可能导致价值取向偏差。因此针对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认为,开展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路径如下:

一、 提高认识,转变德育教育观念

首先,作为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要从自身转变教育观念为起点,突破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束缚,重新认识德育教育工作的本质,找到符合当代中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德育教育手段,通过针对性、高效率的德育教育工作,赋予学生精神力量,促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并将独特的学习体验转化为内在行为,成为一名讲规矩、守公德的合格社会公民。其次,学校要带头重视德育工作,将其视为各项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渗透德育教育理念,整合充沛的德育教育资源,广泛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如密切联合社区、街道及社会各界,以多样化的德育教育形式,增添德育教育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在智育、美育及体育等多元载体的共同配合下,最终实现德育目标。最后,学校要自上而下全面落实德育教育,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与道德风气,除了把握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机会以外,语文、化学、体育等各学科都要积极落实德育教育,实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学校内外有机结合。

二、 把握时机,落实德育教育手段

中学生正处于高度个性化的成长阶段,此时他们已经具备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想要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需要教师把握每一次开展德育教育的时机,运用德育教育的方法与手段,耐心地感化与影响学生思想观念。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营造德育教育氛围、渗透德育教育观念,以班集体为平台,沟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在情感因素的熏陶与感化下,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在班会上圍绕“该不该扶摔倒的老人”“提高学生文明素质依靠自觉还是他人监督”等为主题开展辩论赛,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针对社会现象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知;再如班级日常教育中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校规班规教育、尊老爱幼教育等,通过播放视频资料、组织舞台表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德育教育深入学生内心并转化为实际行动,鼓励他们热爱班集体、学会处理同学关系、主动帮助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三、 贴近生活,丰富德育教育实践

单一化的德育教育形式或者过于注重理论灌输,可能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抵触情绪,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置身于丰富且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激活参与积极性,提高教育工作实效性。首先,中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他们对网络资源表现出浓厚的探知兴趣,教师应充分挖掘有利的网络教育内容,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同时教会学生科学判断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合理应用网络优势资源。其次,中学生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学校应结合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身心发展特征,组织针对性的校园团体活动,如通过开展德育征文比赛、辩论赛等形式,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协作能力,另一方面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有效性。再有,德育教育实践还要走出校园,让学生密切接触社会,真实感受德育素养对学习、生活与未来工作的重要性。例如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活动,走进养老院慰问老人,在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这些开放式的德育教育形式,带给了学生更直观的启发与感受,促进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 家校合作,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过去,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以理论灌输为主,忽视社会实践及外界环境对德育教育效果的积极影响。实际上,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单靠学校教育根本无法达成教育目标,而是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联动,互相分享优势资源,形成德育教育的共识,发挥合力作用。首先,学校要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德育教育活动,引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学校定期邀请德育教育专家或法律专家走进校园进行演讲宣教,组织丰富的校园德育活动,以家长现身说法,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其次,针对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实施家校共评模式,通过老师家访、家长微信群沟通等多种对话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在家中和学校的表现,评估德育教育的效果,为调整教育策略提供参考意见。只有家长重视德育教育,积极配合并参加德育教育活动,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成为孩子的道德榜样,才能保证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总之,中学阶段肩负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一时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念,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打好基础,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因此中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切入点,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地落实德育教育策略、组织德育教育活动,实现中学生文化素养与思想素养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其权,王德宝.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中学德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1):103-104.

[2]雷震.学校应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40.

作者简介:

郑晓斌,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永春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教育以生为本立德树人
试论美德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